其實這一場比試在姬林看來,一點都不難,簡單的不能在簡單。
之所以眾人聽不出來明堂來,乃是因為沈今朝是以特殊技法彈奏,而這種技法在今世已經失傳。
“我的琴音,乃是以‘高山流水’之法彈奏。”
“剛才只彈了一個‘形似’罷了,你們聽不出來,自然不足為奇。”
讚許的往了姬林一眼,沈今朝‘朱’‘唇’輕啟,天籟之音再度響徹全場。
“什麼,竟然是‘高山流水’的千古絕學?這……怎麼可能?”林夫子頓時動容。
“林兄,何謂‘高山流水’?”柳大家疑惑問道。
竹林四賢中,以林夫子最擅長於音律,他的見識也是最廣,所以大家都想聽聽他怎麼說。
“先秦之時,琴師伯牙,於荒地之中彈奏古琴,有樵夫子期恰好路過。”
“伯牙之音忽高忽低,皆能被子期聽出端倪,伯牙頓時驚為天人。”
“二人促膝而談,大有相見恨晚之意,結為知己。”
“而後伯牙才氣灌頂,以音律悟道,一曲高山流水橫空出世,二人雙雙成就大道!”
林夫子這話一出,眾人若有若思。
柳大家恍然大悟:“如此說來,剛才沈小姐所奏之曲,便是以子期和伯牙二聖,的‘高山流水’技法所彈奏的古曲?”
“真是可笑之極,高山流水是傳世名曲不假,卻只不過是古箏名曲罷了。”
“而剛才沈小姐彈奏的卻是古琴,林夫子您這個解釋,未免也太牽強附會了一些吧?”
不等林夫子回答,唐大不屑的聲音響徹全場。(未完待續。。)
ps: 撒花,恭喜萌妹子“霧雪精靈”萌妹子成為本書第三個舵主
第一百一十五章 高山流水,天籟之音
古琴和古箏,乍一看很是相似,但實際上這二者,卻是截然不同兩個概念。
古琴起源於琴,又名七絃琴,從古至今並未多大改變,多為高雅之士喜愛。
雖然古琴最初是五絃,後增加了文武二根琴絃為七絃,也有十弦。
但相對古箏來說,古琴的琴絃的數量,還是略少一籌。
古箏起源於瑟,琴絃相對古琴較多,從古至今琴絃數量一直在改變中。
古箏琴絃數量多大於十三根,今世以二十一跟琴絃為主流,也不乏一些二十三絃古箏。
古箏聲音明亮清脆,古琴則是韻多綿長。
且古箏聲音是立體向上,而古琴的聲音是低沉向下。
總之對於精通音律之人來說,二者的區別非常大。
即便是同一首“高山流水”,用古箏和古琴彈奏出來,無論是意境和還是帶給人的感覺,那都是截然不同的。
“唐兄說的‘高山流水’乃是古箏名曲。”
“此事江南人人皆知,林夫子您的這個理由,很難讓人信服。”曹龍大聲附和。
和唐大一樣,曹龍明白今日,自己斷然不可能得沈今朝的青睞。
可即便如此,如果能噁心一把姬林,曹龍還是很樂意為之的。
“小輩無知,真是愚不可及!”
“江南古箏名曲‘高山流水’和古琴‘高山流水’,只不過是曲名重複罷了,焉能混為一談?”柳大家不屑一顧。
“柳兄說的不錯,春秋戰國之時,高士名賢多喜古琴,如孔子。”
“伯牙乃是晉國上大夫,也是當時名動天下的古琴之師。”
“他平日皆是彈奏古琴,何來古箏之說?”
小王先生一聲冷笑,毫不客氣的反駁道。
“昔日上大夫伯牙,和樵夫鍾子期相會於荒野,當時伯牙彈奏的‘高山流水’。的的確確是以古琴所奏。”
“此事,在《列子。湯問》中有明確記載,你們有什麼好爭論的?”
眼見爭吵大有升級的趨勢,大王先生眉頭一皺,威嚴而蒼老的聲音響徹全場。
竹林四賢中,林夫子精於音律,而大王先生則是長於歷史。
是以大王先生這話一出,眾人皆是沉默。
唐大和曹龍臉色一陣青一陣白,有些下不了臺。
“可即便如此。伯牙和子期皆是聖人。”
“沈小姐的琴音固然不凡,也能‘餘音繞樑’”
“但似乎,還沒有達到‘三日不絕’的地步吧?”
眼見沈今朝,望向姬林的目光一片讚賞,唐大冷聲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