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天聖上下,也沒有人膽敢隨意提起先帝,皇上以為池尋當年年紀那麼小,他應該不會記得太多事,只是池尋為什麼和皇兄那麼像?
不是長得像,而是神情,給他的感覺,有那麼一瞬間,皇上都以為死去的皇兄回來了。
“父皇,兒臣等冤枉,實在是不知道做錯了什麼事惹了父皇不喜。”四皇子也發現了皇上今天一直在看池尋,心裡暗恨。
皇位絕對不能給池尋,當初父皇敢造反,搶了先帝的位子,難道現在,他要把皇位還回去不成?
四皇子心裡暗恨,如果說皇子們還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他們都嫉妒池尋。
分明他們才是皇子,是父皇的兒子,但是皇上似乎從來都看不見他們。
有什麼能積攢政績和名聲的事,都交給池尋,秦王池尋能有天下第一公子的名聲,都是皇上的縱容。
他們很不服氣,太子也就算了,池尋憑什麼和他們爭?
皇上當年為什麼不在斬草除根。
幾個皇子都向池尋死,但是他們都沒有那個本事,就只能埋怨自己的父皇,還有太子,這些年太子對池尋實在是太好了。
之前燕地那件事,其實很多大臣都不滿池尋的做法,堂堂一個秦王居然擅自跑到了燕王的封地。
天下有多少的封王,對池尋做法非常的不贊同,甚至是想要弄死池尋。
畢竟這傢伙今天敢去燕王的封地,明天就能去他們的封地。
那一次,池尋可以說是惹了滿朝的封王,以及所有的文官,滿朝的怒火,那麼好的機會,可以把池尋拉下水。
皇上放過了,太子更是主動為池尋背書,說是池尋奉了皇命。
等到燕地真實的情況傳來,朝野上還沒來得及反應,整個京城,甚至是整個天聖的老百姓都在為秦王池尋歌功頌德。
這時候,他們還能怎麼辦,只能跟著為池尋請賞。
秦王擅自去了別家的封地,本來是應該砍頭的大罪,到了池尋這裡,反而立了功,還收穫了那麼多的民心。
四皇子心裡升起濃濃的危機感,他們最開始似乎都對付錯人了。
池尋雖然不是皇上的兒子,但是皇上最看重他,甚至比太子也不遑多讓。
更何況還有多年前的那個傳聞,先帝不是要讓皇上之後,登基的人應該是池尋,要把皇位還給秦王。
這可能嗎?
今天之前,四皇子認為絕對不會有這樣的可能,但是現在不一定了。
秦王池尋有民心,有百官的支援,更有不少支持者,不說別人,京城七公子都是他的倚靠。
如果父皇也動了還位的念頭,他們怎麼辦?
四皇子第一次和六皇子默契的對視,都從對方的眼裡讀到了一個意思——秦王池尋不能活。
早朝不歡而散,大臣們人心惶惶,出宮門的路上,不少人聚在一起商量。
唯有池尋,孤身一人,凌然而行,日出東方,池尋始終挺立如白楊,令人仰望。
很多人看著這樣的池尋,想要走過去尋求庇護,但是又無人敢過去。
不少老臣看著朝陽之下年輕的男子,趕忙把臉藏在寬大的衣袖下。
那個背影實在是太像先帝了。
先帝當年也總是這般自信昂揚。
池尋的心思並不在這兒,他也在回憶,這麼多年過去很多事都已經忘記了,只是當年有一件事。
先帝曾經有一段時間以身體不適為由,在龍座之前扯了紗幔,當時並不是先帝身體不適,而是先帝自己的幼子帶著去上朝。
池尋永遠都記得,他藏在先帝寬大的外袍裡探著腦袋去看跪俯的群臣,看著父皇目光所致,所有人都忍不住敬畏。
當時他的年紀更小,但是那樣的畫面他其實一直都記得。
下朝之後,先帝抱起池尋問道:“害怕嗎?”
當時,池尋還不知道害怕為何物,只是搖頭。
先帝又問:“等長大了,你就替父皇坐在那裡,打理好這片江山好嗎?”
池尋自小就是聰慧的,扯著自己的衣袖問道:“到時,父皇也藏在我的衣袖裡?”
他們這是要換位置了,小孩子的理解力總是很奇怪,但是也很有道理。
先帝當時哈哈大笑,把小小的池尋抱起,父子兩個的笑聲把整個皇宮都震動。
池尋忽然很想快點回家,去看看自己的妻兒。
早朝結束的不早,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