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人這一次會栽倒,不是池尋的手筆,按照池尋的性格,他根本不會在意周大人這樣的跳樑小醜。
如果真的看不慣,回來京城,周大人一家再去起復的機會。
池尋不在意,但是黃舟挽卻不願意忍耐。
她竟然已經如此愛他了嗎?
京城這邊,因為周大人掀起的漣漪,還不足以翻起多大的浪花,但是燕王府還是把訊息遞到了江南。
清晨,池尋看著最新的奏報,黃舟挽還沒起。
到了江南之後,她懶得厲害,也不是,是洪災的事處理完了,黃舟挽才這麼懶了下來。
初到江南,黃舟挽和所有人一樣幾天幾夜不合眼。
李都督對此很是感懷,燕王不愧是天下第一公子,燕王妃也是巾幗不讓鬚眉。
整個江南百姓也很感動,最開始燕王讓大家這麼折騰,哪怕有補貼,還是有很多人心裡不大樂意。
下著雨,京城來的王爺就這麼折騰人。
結果這沒日沒夜的大雨下來,還有誰不佩服?
還有白堤旁邊的野山,年輕人沒見過不懂,老輩人可是知道。
那山是真的會塌,尤其是沒了樹攏著土。
江南重傳承,老輩人的信念,加上眼前的事實,還有什麼不明白?
燕王夫婦這是救了他們整個江南人的命啊?
三年沒有天災,不少人都快習慣了安逸,這一次倒是敲好了警鐘。
鄉志詳細的記載了下來,每一年都會拿出來宣傳。
江南以後哪怕還是過安穩的日子,也不會忘記防災。
明七公子名下店鋪所有的夥計幾乎全都出動。
江南水鄉,要讓整個江南人都記住防災的重要。
一次天災,是能毀了幾輩人的基業。
警鐘長鳴的好。
所有的一切有條不紊的進行,李都督沒閒著,帶著手底下的人,每一日都要巡視。
上上下下絕對不能出一點亂子。
他親眼看到濟世堂和明七公子的人對江南的幫助。
商賈也能助國。
以及社學,江南是最早興建社學的地方,社學的學子自發的聯合起來,把防災知識全部編錄成兒歌,教會孩童們傳唱。
每一個社學子弟回家後,把自己在學堂裡學到的知識告訴家人。
李都督看著不少村子裡的人,在災難過後不是去拜佛燒香,而是商量著要買了樹苗去種樹。
甚至還學會了用草木灰去消毒……
整日的大雨,如果是平時,村子裡不少閒漢都會聚在一起賭博鬥毆之類。
現在都在家裡幫著家裡人繅絲,做些木匠活。
江南這地方,即使是鄉村小民,也懂得最簡單的木匠活。
女子做紡織,男子做些紡車,又或者做些桌椅板凳,把家裡修整一遍。
明七公子名下的店鋪自有人來收。
實在是手笨的,就在娘子身邊幫忙。
最起碼幫著卷線,或者是浣紗,還是會的。
也有人家,跟著自家孩子學習讀書識字。
江南不少村落的人,現在互相見了面,都是這樣打招呼。
“你又認識幾個字了?”
“會寫自己名字嗎?”
“你看看這對聯上寫得是什麼字?”
……
李都督看見這樣的場面,高興的不得了。
這是盛世啊,把這場景報上去,李都督覺得自己至少可以吹噓二十年。
誰的治下能有這樣的場面。
本來是一場浩劫,結果百姓們居然主動認字讀書明理。
這半個月以來,大牢裡都清閒了許多。
本來每一次大災,都少不了有人小偷小摸,甚至還有人不惜殺人滅家。
現在,李都督可以很自豪的說:“殺人?那是不存在的。”
“小偷小摸,比太平時節都少了許多。”
前幾日,還擔心腦袋不保,最好也要丟官的李都督,看著燕王夫婦,簡直是在看再生父母。
黃舟挽有時出門散步,也是看看江南的景象,對江南民風都是佩服不已。
坦言,京城如果發生這事,估計都不會有江南百姓做得好。
這話,李都督聽了,感動的熱淚盈眶。
燕王妃真是慧眼。
江南有一種紫櫻花每年春天開得很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