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一種感召的力量告訴世人善惡的報應。
可林翊在哪?這整件事,不管是報復也好,匡扶秩序也好,又關林翊什麼事?他才是最無辜的,他膽小而單純,笨拙而無害,為什麼要把他拖下水?
黎承睿盯著十字架,一字一句說:“曾傑中把翊仔抓去,他跟鄭明修又有何區別?我不管他出於什麼目的綁架翊仔,我只知道,他一定跑不掉!”
69、第69章
就如解開古老的九連環遊戲中最重要的一環,許多原本被重案組忽略的線索,一一呈現出來。
這個關鍵性一環,對黎承睿來說,就是阿凌之死。
阿凌全名季雲凌,英文名Joe,家境一般,因為從小跟隨父母住在加拿大,中文因而一塌糊塗,除了會說廣東話,中國字都認不太全。他的祖父母秉承老觀念,堅持兒孫不能做披著中國人皮的鬼佬,強勢介入他的教育,阿凌的父母無法,只得同意他回港完成中學教育。因為程度不同,所以儘管阿凌比林翊大一歲半,但他卻跟林翊就讀同一個班級。
這個死時只有十六歲的少年並未來得及在港島警署的檔案記錄中留下痕跡,但據周敏筠調查到的訊息,少年阿Joe是個非常開朗熱情的人,他活潑好動,擅長搞怪活躍氣氛,有他在的地方總是會熱鬧點,歡樂點。這樣的孩子,長相不差,體育也不錯,頭腦又靈活,說話又幽默,難得的是,他還具備顯而易見的缺點——他中文底子差,國文一項幾乎成了他的命脈。聰明得恰到好處,調皮卻又不令人厭煩,名為阿凌的少年,讓幾乎每一個教過他的教師都會忍不住心存偏愛,也讓幾乎每一個同學都喜歡與之交往。
可是這麼多的同學,他最喜歡纏著古怪而孤僻的林翊,兩個性格迥異的少年以某種旁人無法洞悉的方式相處著,還相處得很愉快。
誰也沒想到,就是這麼一個討人喜歡的少年,在十六歲生日沒過幾天就自殺了。他爬到幾十層高的樓頂縱身一躍,輕輕鬆鬆結束了他的人生。
沒有人知道他為什麼想不開,在他過世後,他的父母在收拾遺物時發現一封他留給林翊的信。為了找到更多的線索,他的父母在沒告知林翊的情況下拆了那封信,發現阿Joe小小年紀,卻已經寫了滿紙的“絕望”,“活著看不到明天”這樣的話。
他其實早已有很深的厭世情緒。
那封信最後還是交給林翊,據當時一起去靈堂弔唁的同學回憶,林翊當眾拆開信,看了看,然後搶上幾步將信投入燒紙錢的錫桶內,紙灰紛飛中,林翊的臉慘白得像有誰往上刷了一層牆灰水。
從此以後,阿凌消失了,林翊縮回自己的套子裡,變得更加自閉和木訥。時間一久,漸漸地,當年的同學老師也都會忘記曾經有那麼陽光的一個少年存在過,忘記了,他在課堂上張冠李戴亂用成語曾引起過鬨堂大笑,他為了引起某位漂亮女生的注意,曾偷偷往人家飯盒裡塞了一隻青蛙。
在曾傑中的家裡,找不到任何與阿凌有關的東西。就如他所表現的那樣,他彷彿從來不認得有個少年叫阿凌。
黎承睿回想這一系列的事件,發現他們一直以來從未想過將阿凌破案關鍵去考慮,就是因為從表面上看,阿凌跟這幾起精心策劃的謀殺毫無關聯。
他們一直都知道鄭明修與陳子南必然傷害過某個少年,可是在案發現場的調查中,卻從沒確定過這個少年是誰。
而阿凌這個名字,反而在林翊嘴裡聽到得最多。也許笨拙的林翊在以自己的方式暗示給黎承睿聽,他知道這兩者之間的關聯,可黎承睿辦案向來看證據,他沒有想過自己的小戀人能給他們提供任何幫助,或者說,他從沒想過,林翊會知道系列謀殺案的任何內情。
這是他的疏忽,因為這樣,他讓林翊陷入險境,到現在都無法脫身。
黎承睿懊悔得簡直想給自己倆耳光。
在接下來一天內,黎承睿帶著弟兄們展開搜捕,把曾傑中常去的,現在可能會去的地方全查了一遍,卻毫無他的蹤影。曾傑中所在的診所說他從前天起就已經休假,而出境記錄中也沒有曾傑中的記錄,親朋好友之間的尋訪也未見蹤跡,曾傑中就彷彿憑空消失了一般。
他不見了。
但一個人是不可能完全不見的,在這麼一個大城市裡,人就如蜘蛛,爬到哪,都有細微的蛛網可循。
到傍晚時分,周敏筠帶來另外一個訊息,她拿著曾傑中的照片往程秀珠案的線索調查時發現,有程秀珠的反應,確實見過曾傑中在程秀珠生前出入過她所在的住宅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