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尺長的竹筒或木筒製成,中間填充火藥彈丸。後部裝有火藥引信。威力十分驚人。
當然僅憑著這跟大爆仗是飛不起來的,秦國人還在首尾兩側各裝一個半斤重的火藥桶。將四個火箭引信匯總一起,並與竹筒內的火藥引信相連。
這玩意兒其實是打那都可以的,只是一上來便被用作水戰罷了。當面對敵艦時,點燃安裝在龍身上的四支火藥筒,它們便是推動火龍飛行地動力,能將十幾斤重的火龍推出二、三里遠,火龍出水之名便由此而來。
這還沒完,待助推的火藥燃燒殆盡,就自動引燃竹筒內的火箭,這時便從前端龍口裡射出數只火箭,直達目標,致使敵船燒燬。
這玩意兒製作簡便、威力大、射程準頭都很棒,絕對是劃時代的武器。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秦軍水戰的主要單兵武器,為大秦水軍掃平亞非、稱霸大洋立下了赫赫戰功。
其實在去年這武器便已經問世,但老奸巨猾的伯賞元帥,不到最後決戰,絕不打出底牌,將一系列好東西都壓在了箱子底下,只等著這一場上用。
只可惜造化弄人,老元帥在重重保護中,不知被從哪飛來的流矢射中身亡,只能在西天上,看著別人用他窩起來的王牌給他報仇了。
火龍出水,不同凡響。在接二連三地爆炸聲中,已經快要黔驢技窮秦有才,終於控制住了局勢。他命令艦隊一邊射擊一邊追擊,終於留下了大多數赤馬艇。
雖然還有十幾艘小船漏了網,但秦有才已經不像方才那麼擔心了。王船上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