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部分(3 / 4)

小說:山河血 作者:標點

意味著他們今年能不能置辦上幾畝田,從而讓家裡的日子過得好一些,而對於許多因無負承擔附加稅,而不再購田的農民來說,這棉花也許意味著一座新房、一輛飛人過載腳踏車、一臺縫紉機、甚至一臺戲匣子,總之,棉花對於農民而言,意味著希望,對未來的希望。

“哎……”

站在剛剛植上棉苗的棉田中,管明棠不由的發出一聲嘆息。此時他倒不是嘆息,倒不是為今年小麥晚熟的豐收影響了棉花的稱栽,從而可能導致棉花減產,這總是無可避免的,而他之所以嘆息,卻是因為在這豐收的同時,一柄柄無形的工業剪刀,正在不斷的“收割”著農民勞的財富。

工農業剪刀差,這是資本發展的必然,佔有先進生產技術的工業資本家在與生產技術落後的農民交換工農業產品時,抬高工業品價格,壓低農產品價格,利用剪刀差來剝削農民。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剪刀差還反映著帝國主義的經濟掠奪。

不過那還是透過對市場操縱,還無法違背基本的市場供求原則,而在蘇聯那個國家控制一切的地方,市場的原則被改變了,國家為加快積累工業化資金,人為地壓低農產品收購價格,使得部分農民收入在工農業產品交換過程中轉入政府支援發展的工業部門,當時人們把農業和農民喪失的這部分收入稱為“貢稅”或“超額稅”。

而在中國,在邯彰,這裡並不是一個由政府控制的市場,同樣也不是一個封閉的市場,而為了積累工業建設的資金,管明棠同樣也選擇了“剪刀差”只不過那些剪刀更加隱性、更加巧妙,儘管為外人所指責,但是他們卻看不到其中真正的“奧妙”

彎下腰身,管明棠只是用手輕輕撫了下棉苗,這種育苗移栽技術,是農業研究所去年研究獲得成功後,於今年推廣的新技術,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土地,而棉纖維質量也有所提高,而這些棉花的種源,則來自於“希望高科”一家從事良種繁育、研發的公營公司,而這些棉種,儘管是由農業研究所繁育,但卻是由“希望高科”製成成品良種,透過合作社售給農民,價格高於普通棉種一倍有餘,但其和麥種一樣,都有著產量穩定,發芽率高的優點,也正因如此,其價格雖高,卻依然受到農民的歡迎。

而實際上,麥種來自於農民和農業研究所的育種田,棉種來自農民售出的優質棉,而“希望高科”只是將其進行“包衣處理”如此,便獲得了數倍的利潤。

可僅僅只是這樣,還是不夠的!

為了儘可能的獲得剪刀差,管明棠還借鑑後世的經驗,經心設計了一個個形似連環套的“剪刀”此時,今天小麥的大豐收,在農民把糧食“賣”給合作社的時候,當他們選擇“糧券”的時候,他們就陷入了這個“連環剪”之中。

糧券是合作社四大發明之一,準確的來說是“四大剪刀”之一,剛開始實施時,是為了避免小稱傷農一事,農民可以用其支付地租,這是有法律保障的,可在實施過程中,許多農民卻看到相比於家中儲糧千個一年損失l00餘個換“糧券”則再划算不過,紙片上的數量不會被老鼠啃食、不會招蟲子,同樣也不會被受潮黴變,把糧食交給合作社換成糧券,等於把“損失”交到了其它人手裡,如果需要可以隨時憑票前往糧店換糧,老百姓看似佔了便宜,似乎還是大便宜。

但是與此同時,邯彰專區農業合作社名下卻又成立了“邯彰麵粉公司”而其資本積累正是利用農民的“佔便宜心理”他們每年可以用近似無償的方式臨時借用數十億斤農民“存糧”從而迅速完成資本積累,每年上繳數百萬利潤。

而且還有許多農民被“慣懶”了,初時他們用“小麥券”換小米之類的雜糧,後來日子過好了,便直接用糧券換麵粉,以麥券8折的換麵粉券,這樣他們可以在各鄉糧店直接憑票取面,隨用隨取,既不佔自家的地方,還免去了推磨磨面的麻煩,因此存糧換面的人也越來越多,自然的“邯彰麵粉公司”這家公營企業的贏利也就越來越高。

而從去年藉助“奸商購進劣肥坑農……”實施了“化肥公營”而又以“便利農業”為藉口實施“小麥換肥”而透過不對等交換,使政府擁有了大量的糧食,在一連串巧妙的政策下,資本市場範疇內有工農業剪刀差,在邯彰發揮到了極至,地利盈收中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得上是很大的一部分都轉向政府。

可是,單純如這些農民,他們又豈能想到其中的利害關係呢?

他們甚至還感恩的附出著,覺得現在他們所享有的一切——三級醫療、免費教育、社會保障等等,似乎就像報紙上說的那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