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有可能!”
極為自信的點了點頭,管明棠愈說愈是心動,在這個時代,腳踏車只不過是有錢人的玩具或者帶步工具罷了,而在幾十年後,對於中國人來說腳踏車不僅是交通工具,同樣也是極為重要的生產工具,腳踏車的用處可謂是被髮揮到了極至。
記得小時候工廠裡發福利,一輛小貨車的貨,沒幾輛腳踏車就能把它全搬走,不僅能帶著幾袋麵粉,而且還能行駛於窄窄的田基小路,即便是後世機動車也會自嘆不如。甚至於不少有都能用兩輛腳踏車合載一根粗大的木料,木料擱在間一輛腳踏車的尾架上,木尾擱在後一輛腳踏車的車把上,兩輛車就這麼一前一後,狹窄的村道上前進,當然少一點技巧或配合都不行。
“不過,現在的生產的那些普通腳踏車,肯定不能帶那麼多貨,如果對那些腳踏車進行改造,或者專門研發一種腳踏車的話,一輛腳踏車帶上200公斤貨肯定沒問題!”
為了說服於秋揚,管明棠從衣袋中拿出一杆筆,然後先在紙上畫出一輛腳踏車,隨後又閉上眼睛思索著記憶中小時候見過的那些腳踏車載物架。
“二哥,你看,在後座兩邊加掛兩個吊架,吊架的大小可以直接參考彈藥箱、炮彈箱的尺寸,以便於軍用物資運輸,當然也可以攜帶糧食之類的物資,不過像糧食什麼的最好置於車座架上,貨物可以用皮帶固定……嗯……”
畫出簡單的圖型之後,管明棠不無得意的直起腰身說道。
“趕馬車的至少需要老師傅,開汽車也要專門培訓,可腳踏車,最多一個禮拜,是個人也就學會了,用人力拉大車,一輛大車需要多少人?若是行軍幾百公里,一輛大車上的東西,還沒到地方,不定就被他們吃完了,一輛腳踏車是沒有大車能裝東西,可……”
“可腳踏車比大車的速度快,而且一輛腳踏車只需要一個人,一輛大車至多隻能拉1000斤貨,若是人力,需要三四個人,一天至多行軍50裡!”
看著那看似簡單的圖紙,於秋揚的目光發生了變化,甚至變得有些狂熱,這些腳踏車不僅可以載貨,若是臨時某部需要強行軍又阻擊敵軍,又可以集中部隊腳踏車,以腳踏車快速行軍,快速到達目的地,步兵轉而可成“騎兵”。
“可以說腳踏車自身經濟輕便的優良特性使得它非常適合我國國情。在城市之中,早就推行及於車警機關,工商階層,可謂是需求愈廣,但是在軍隊之中還尚未推廣,所以……”
“所以,明棠你想辦腳踏車廠,然後在向軍隊出售這種腳踏車?”
這會於秋揚總算是明白了管明棠的用意,看著那紙上的腳踏車,不由的在心裡思索著自己能幫上什麼忙。
“軍隊?頂多只是一部分罷了!”
第89章 戰場故地觀廠行
第89章戰場故地觀廠行
閘北位於上海北部,其地名與吳淞江上的兩座石閘息息相關。蘇州河系上海與蘇、錫等地往來便道,來往船隻一直較多,於是“自吳淞江通行小輪,於是新閘、老閘之間,亦見起色”。不過,1900年之前,除蘇州河北岸一帶有些市集外,閘北基本上屬於未開發的“處女地”。
租界自建立之初便不斷進行擴張,為了不使閘北被租界侵吞,1900年4月,粵商陳紹昌等聯合地方紳商,籌集股款,向兩江總督劉坤一申請,“擬於新閘浜北二十七保十一圖地方建造橋樑,興築沿河馬路,承辦一切事宜”。在得到允許後,他們便在閘北自闢商埠,創辦了“閘北工程總局”。
自閘北工程總局始,開闢道路成了建設閘北的首要任務。首先修築的是東部的南北幹道——寶山路,接著又修築了西部南北走向的幹道——新大橋路和新閘橋路。後來,為了將這幾條幹道連線起來,人們又先後在新大橋路與新閘橋路之間修築了海昌路,在新閘橋路和寶山路之間修築了南、北川虹路,在寶山路和北四川路之間修築了寶興路。這樣經過十年左右的努力,閘北道路的系統脈絡已基本形成,加之此時滬寧鐵路全線通車,於閘北修建新上海站,隨著旅客的增加,商店、旅館、飯店、銀行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在車站周圍不斷出現,這些公路交通和鐵路交通一起奠定了閘北作為上海“北大門”的交通樞紐地位。
工廠和商店星羅棋佈地分佈在一條條公路和鐵路的周圍。一戰期間中國實業大興,因此,閘北的興起可謂“正逢其時”。相較於老城廂的南市,閘北如同一張白紙,空地較多,地價便宜,兼有蘇州河的水運及滬寧、淞滬鐵路的陸運之便,大量資本得以迅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