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面對著自幼便與自己親近的近衛文麿,裕仁直截了當的問道。
“作為前首相,你對戰爭一事是怎樣想的?”
“國民厭戰,”
近衛文麿直言不諱地回答道。
“他們都希望陛下能屈尊代表他們,採取行動,想法把他們從苦境中解救出來。有人甚至說陛下應該負責。必須儘快結束戰爭。”
“結束戰爭……”
沉吟著,裕仁盯視著近衛文麿再次發問道。
“那麼現在還有結束戰爭的可能嗎?”
“現在還有機會!體面的結束,如果再拖下去的話……”
輕輕鞠首,近衛文麿沉默了下來,他不再繼續說下去了,實際上已經不需要再說了。在過去的幾個月間,他的身邊已經聚集起了許多人,他們唯一的要求就是推翻東條內閣,結束這場戰爭。
“哦!”
點了點頭,既然近衛也這麼看,看來,是應該結束了!
“既然如此,那……”
盯視著近衛文麿,裕仁將內閣計劃由德國出面,但是因為中國的蔣介石身在開普敦的關係,談判一直無法展開,所以,他希望派出特使,由其帶上他的親筆信,同汪精衛,甚至同管明棠進行直接談判,從而結束這場中日衝突。
“……如果太平洋各國民族能取得獨立,日本將放棄其佔領權,放棄對所有佔領地區的領導權。日本將主動撤出在這些地區的日本武裝力量……”
在道出這句話的時候,裕仁盯視著近衛文麿,實際上,這已經是授權於他,可以做出一切讓步,當然,近衛同樣知道在什麼問題上不能做出讓步。
“所以,我希望由您帶上我的親筆信去南京,同時汪精衛進行直接會談!”
雖說早有天皇會找到自己以收拾東條英機的爛攤子的心理準備,但近衛文麿還是被天皇讓他去中國的建議給驚呆了,儘管現在中日兩國處於戰爭之中,但是因為並未宣戰的關係,兩國依然有定期的外交航班正常飛行,雖然近衛心知此去困難重重,但是卻又願意採取任何步驟改正自己過去的錯誤。他深深鞠躬道。
“陛下,在簽訂軸心條約時,陛下曾警告這個步驟將最終導致與英美開戰……那個時候,”
深鞠躬的近衛繼續說道。
“承蒙陛下告訴我,不管後果是好是壞,我必須與陛下共同分擔。現在,如果皇上有令……”
提及此,近衛文麿甚至感情衝動地哽咽起來。
“我願為陛下效勞,萬死不辭。”
“那,辛苦愛卿了!”
待近衛文麿一走,安藤又來見天皇。裕仁轉身滿意地對這位宮內大臣說道。
“這回他似乎很堅決。”
這一天,天空中陰雲密佈,日本駐南京大使谷正之就收到一封電報,通知他近衛公爵即將抵達:
“天皇陛下極其渴望儘早結束戰爭。如果敵對行動繼續延長,只能加深交戰國國內億萬無辜人民的無比痛苦。天皇對此深為關切。然而,如英美堅持要求無條件投降,為維護帝國名譽及祖國生存,日本將被迫全力戰鬥到底,這隻能引起繼續流血,使日本遺憾萬分。因此,帝國政府出於對人類幸福的真誠關懷,希望早日談判,使和平得以恢復。為此,近衛公將攜陛下親筆信前往莫斯科,請蘇聯政府為此行提供方便。”
對於使華三年的谷正之來說,他對中國人是深有了解的。他不相信這種行動能產生什麼好結果。除非中國能夠得到比他們在戰場上所能得到的更多好處,否則他們根本就不會想停戰,而在過去的幾年間,中國最大的變化,就是變得更加善於利用時局獲得取更多的利益。
現在,中國一方面同德國保持友好關係,一方面從美國那裡拿著鉅額援助,另一方面,還能接收日本流血奪取的東南亞以及遠東的佔領區,那麼為什麼現在他們就會對結束“日中衝突”有興趣呢?
不過雖是如此,他當天還是按照東京的吩咐,給行政院打電話要求約見汪精衛時,他的估計得到了證實。因為需要主持全國工作的關係,作為行政院院長的汪精衛現在忙得很,根本沒有時間接見他,只是派出他的幕僚陶希聖與他進行會面。
在與陶希聖的會面中,谷正之發現,即便是像這位對日本還算友好的“朋友”,也一樣不肯合作。在整個會談之中,谷正之一直試圖讓他立刻同意近衛來訪,他卻彬彬有禮地避而不答。
“現在,我國政府蔣主席,正在開普敦與美英開會,若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