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顯神通,目的是爭取到戰爭的主動權。在遼軍迅速南下的時候,主動權在遼方手中,他們想打哪裡就打哪裡,想什麼時候打就什麼時候打。經過寇準的不懈努力,宋廷宣佈了御駕親征的訊息,主動權迅速轉移到宋方手中。因為這樣一來,宋朝內部意見不一的混亂局面結束了,皇帝被逼遷都南方的可能性沒有了,遼國希望不戰而勝,希望透過訛詐獲取利益的目的再也達不到了。在此後的事態發展中,這個主動權還在雙方之間擺動,一會兒傾向這一方,一會兒傾向那一方。如果皇帝的御輦逃往金陵,如果皇帝到了澶州不敢過河,如果在遼軍來攻的時候皇帝不敢開啟城門應戰,則宋方的這個主動權隨時都可以失掉。寇準、高瓊千方百計要想保住的,就是這個主動權。好在經過他們的努力,一道道的關口都闖過來了,從此,這個主動權就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雙方鬥智、鬥法的關鍵時刻,大家看皇帝,皇帝看寇準,皇帝如果倉皇逃跑,一盤棋就會輸得乾乾淨淨。正因為寇準既有為國為民的大志,又有不怕犧牲的決心,才能從容不迫,才能沉得住氣。寇準沉得住氣,時時窺探寇準動靜的皇帝也才能沉得住氣,堅持到底。這樣,不利的局勢才能扭轉,一場大禍才能消除。這時候,形勢已經穩定,寇準放心了,皇帝放心了,前線將士放心了,澶州的老百姓放心了,各位讀者也可以放心了。
就在這一次御駕親征的訊息已經傳來,皇帝的車駕還未到達的時候,澶州前線的將士已經立了一個大功,大滅了敵人的志氣,大漲了自己的威風。有一天,宋軍一名叫做張環的將官正守著一張床子弩,目不轉睛地監視著前方陣地,突然發現遼軍營地上有幾個將官出來視察地形,其中有個黃袍將官,指手畫腳,看來是個大頭頭,於是就把床子弩的方向調整好了,對準這個大頭頭。要是在平時,他們為怕負責,行動之前還要請示上級。這時候他聽說皇帝要來了,心情舒暢,鬥志昂揚,把什麼顧慮都打消了。於是乎瞄準物件,雙手把床子弩的開關用力往下一扳,呼哧一聲,百箭齊放。眼看著那些遼軍將官中間,一下子倒下了好幾個,那個黃袍大頭頭也在其內。當時還不知道射倒的是什麼人,不久有訊息傳來,那個黃袍大頭頭就是遼軍的全軍統帥蕭撻凜。這時雙方的大戰還沒有開始,遼軍統帥已經被我們打死了,這個影響有多麼大,也就可想而知。不久,又有訊息傳來,這個蕭撻凜正是在十幾年前雍熙北伐時殺害楊業老將軍的劊子手,這正好給楊老將軍報了仇。
長保和平的澶淵之盟(3)
蕭撻凜是遼軍中的老將,過去和宋軍作戰,幾乎是每戰必勝,所以輕視宋軍,敢於冒險到前線陣地上來視察地形,結果被宋軍一箭斃命,遼軍人人喪氣。蕭太后看到他們的優勢一一喪失,主動權已經完全落在宋方手中,只好暗地認輸,透過與宋方聯絡的秘密渠道,表達了願意談和的想法。
當時宋遼兩國正式交兵,在御駕親征期間,雙方一切交涉都由皇帝趙恆委託宰相寇準全權處理,哪裡還有什麼秘密渠道可言?這事得要交代一下。原來不久之前,宋軍將領副都部署王繼忠在和蕭撻凜作戰時兵敗被俘,為蕭太后所招降。蕭太后瞭解到王繼忠幼年時曾經在趙恆的藩王府裡工作過,和宋的皇族關係親密,就透過他與自己老同事聯絡,建立了一條直通趙恆左右的渠道,以備在必要時直通訊息。這個王繼忠雖不得已而降遼,仍有報國之心,想找機會為祖國效力,就一再在蕭太后面前進言,認為兩國能夠談和,能夠長期和平共處,對雙方都有好處。這就更促成了蕭太后一意談和的決心。同時也可以看出,這個蕭太后並不莽撞,而是頗有心機。在形勢有利的時候,敢於大踏步前進,在形勢不利的時候,也能夠知難而退,識時務者為俊傑。澶淵之盟能夠迅速談成,王繼忠出力不小。以後他隨蕭太后回到了遼廷去當官,經常關注條約執行的問題,宋使每到遼廷,都會對他進行慰問,他也向南叩頭謝恩。
在澶州的那一段時間,趙恆是什麼事情都聽寇準的。只有一件事情,兩人意見不同,爭論不休。寇準要繼續作戰,一直要打到遼國稱臣,並且歸還燕雲16州的失地為止,覺得這樣才是長治久安的百年大計。趙恆決心要談和,在寇準不同意的時候,他一再陪小心,說好話。最後是王欽若散佈流言了,說是“寇準幸兵自重”(以手裡的兵權挾持皇帝,聽他擺佈,這個帽子大得驚人)。寇準不得已,才勉強同意和談。在和皇帝進行爭論的時候,寇準不到不得已的時候,是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意見的。他說:“御駕親征才打出了這麼一片大好形勢,目前遼軍害怕自己的歸路會被切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