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3 / 4)

小說:宋朝 作者:連過十一人

當時內侍、宮女所見到與所聽到的趙匡胤臨終時的情況就是如此。為什麼會如此,當然不是他們所能瞭解的。後來有人仔細地記下了這一幕,稱之為“燭影斧聲”,卻也十分貼切。燭影搖晃是他們親眼所見,柱斧戳地為他們親耳所聞,足見都是實事求是,並未添油加醋。但是根據李燾在《續資治通鑑長編》的記事,案情的框架已經全部說清,犯罪者活動的時間地點已經處處落實,大案已破,只差對外公佈而已。現在有些大案都有代號,用“燭影斧聲”作為此案的代號也很適宜。“燭”和“斧”都是古代的東西,說明這是一件古代的案子,“燭影斧聲”也像一本偵探小說的書名或者一部電視連續劇的片名。

“燭影斧聲”案情分析

根據李燾的記事來說:

一、在當年10月19日這一夜,皇宮中案發現場,他們兄弟二人的關係已經不是兄弟關係,不是君臣關係,不是前後任兩個皇帝之間的關係,也不是政治人物之間的政爭或者政變的關係,而是一個殺人犯與被害人之間的關係。在作案時,趙光義並不是主使人、指使人,他自己就是兇手。這是因為在作案現場,別人進不去,只能由他親自動手,除他之外,這個案子沒有第二個犯罪嫌疑人。

如果趙匡胤死於毒酒,他就是親自下毒藥並把毒酒端給被害人的人。

如果趙匡胤死於傳說中的背疽,他就是手持柱斧或別的兇器擊打背疽的人。

如果趙匡胤死於別的任何兇器,他就是手持兇器的人。

二、趙匡胤的死因,可能性最大的就是飲了毒酒。在各種有關史料中幾乎一致記載,趙匡胤是在與趙光義飲酒之後才死去的。在案發現場,能與趙匡胤對飲,能在酒中下毒的只有趙光義一人。

趙光義用毒酒害死降王降將以及他所不滿意的人例子很多,這主要是由醫官程德玄向他提供毒藥。程德玄與趙光義的特殊關係,《宋史?程德玄傳》、《續資治通鑑長編》卷22、《涑水記聞》等書都有記載。

正因為是程德玄下的毒,趙光義才會預知趙匡胤的死期,才會派他守候宮中來人。在趙匡胤被害的那兩天(10月19日至20日),程德玄一直在現場活動。

殺兄奪位的驚天大案(2)

與毒酒相比,用其他方法殺人的可能性要小得多。趙匡胤生背疽一事,只不過民間有此傳說,難以落實,柱斧是一種文房用具,殺人的可能性不大。

這個犯罪集團有哪些人?趙光義自從出任開封府尹之後,久已在開封結成一夥死黨,程德玄是他的死黨之一,並不避諱。內侍王繼恩受皇后之命去喊皇子,卻敢拒不奉命,反而去喊趙光義,這是很明顯的背叛行為。這些人如果不是趙光義的死黨,絕不會參與這種罪惡活動。

三、李燾在記事中,一再在關鍵時刻記錄下趙光義、程德玄、王繼恩這三個人的行動與語言。當時王繼恩受宋皇后之命去找趙德芳,他卻揹著宋皇后偷偷地來給趙光義送信。趙光義還在磨磨蹭蹭地和家人商量事情的時候,王繼恩很不客氣地催促他進宮,說是“事久,將為他人有矣!”(時間拖欠了,會給別人得到了!)這裡所說的他人,就是趙德芳,這裡所說的為他人有,指的就是皇帝位置。除此之外,不可能有任何別的解釋。當時天降大雪,(王繼恩)“遂與王於雪中步行至宮”,匆忙的情況可以想見。

他們三個人走到了宮門前,王繼恩還準備先進去通報一聲,程德玄立刻催他“便應直前,何待之有?”(趕快進去就是,還有什麼好等的!)這就充分說明,趙光義殺兄奪位這件大案當時正按預定計劃進行,他們已把宋王朝的皇宮看成了自己的家,隨便出入,毫無顧忌。

宋皇后聽說王繼恩回來了,還在急切地問:“德芳來了沒有?”但她在此時一旦見到了趙光義,不禁“愕然”,就立即明白自己已經完全落在趙光義的圈套之中,只好馬上改口,稱這個小叔子為“官家”,希望能夠保住母子之命。

皇宮外面,這裡的黎明靜悄悄,似乎平安無事,但是宮裡面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的宮廷政變,以趙光義為首的犯罪集團正在有計劃地進行殺人奪位。皇帝已經被殺,皇后與皇子已被控制,其他一些重要的人物正在進行談判。趙光義自己這一集團的人員也在進行串聯、組織,佔據要害部門。只要這時的工作進行順利,可以先行登位,還有許多問題,不妨等到登位以後再說。

根據《宋史》與宋代不少史書的記載,趙匡胤與趙光義兩人手足情深,極為友愛。趙氏家族內部早有協議,在帝位的傳承上是傳弟不傳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