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一碰頭,說我的明算題目非常簡單啊,你們如何了?陳紵面無表情地答道:“初試耳,非難也。”馬齊個子矮,所以經常被迫要仰頭瞧人,就此養成了腆胸凸肚的習慣,當下一副雄糾糾的氣概,拍拍胸膛:“便難三倍,吾亦必中也。”只有馬夏一直不停地抹著脖子上的油汗,不肯作任何表態。
判卷速度倒是出乎意料地快,估計郡府本身也不想篩掉太多士人,翌日便出了結果,僅僅刷落十六名而已,絕大多數應考者都算是獲得了前往洛陽的資格——很遺憾的,馬夏馬德華也在黜落之列。
馬夏一個勁兒地抱怨,說我是因為前兩天在酒肆吃壞了肚子,這才沒能發揮出應有的水平。但以他的出身,也只敢跟同伴們哭訴而已,是沒膽量上稟郡府的,只好灰溜溜地打道返鄉。倒是有幾個世族子弟公然向郡府提出訴訟,要求重考,王元伯直接命人叉將出去。
——他琅邪王氏才是真正的世家大族,名震關東,而關西自從被董卓、李傕、郭汜、韓遂、馬騰等輩肆虐過以後,還剩下幾家豪門啊?豈敢與他相比?再說了,他王氏還跟當今太尉是宏輔的是家結為姻親,又怎會畏懼扶風這些地頭蛇?
留下的考生們繼續在郡校教授督促下刻苦複習,直至望日,這才祭拜過天地、先師,然後由郡中派車,郡兵護衛,浩浩蕩蕩地離開武功,前往洛陽而去。將近一百人,擠擠挨挨地坐了七乘馬車或者驢車(沒辦法,郡府就這麼多車輛了,多一半兒還只能腿著),後面還跟有四乘牛車馱帶糧食和帳篷——雖說官家食宿全包,但那麼多人,不可能讓你們吃住沿途驛站啊,非跟蝗蟲過境似的一路掃空了不可。
先抵渭水,有事先準備好的船隻,把考生們全都轟上船,經槐裡而入關中,次一站是長陵,然後陽陵——關中、馮翊二郡由此東去,即以渭水為界。隨即一口氣直放鄭縣,鄭縣以東水道曲折,不便行舟,因而安排考生們先在城外安住兩日,暫洗風塵,也好等等後面陸路過來的行李。馬齊還想進城去玩耍,只可惜馬夏已然被黜返鄉,他孤身一人,也無朋友,這遊玩起來未免孤清,且又有些可怕。於是好說歹說,連拉帶扯,才終於說動陳紵、馬鈞二人放下一天書本,跟他進城去吃頓好的。
當然啦,堂堂族長之子,行囊豐厚,當然得由他馬伯庸來請客啦。
正是秋收時節,一路行去,但見麥浪金黃,隨風而舞,田中三三兩兩的農人忙著開鐮收割,倒好一幅太平畫卷。陳紵對同伴說:“關中距扶風不遠,氣候絕類,今關中既得大熟,料我扶風亦佳年也。”
正行之間,遠遠的縣城在望,忽然隨風傳送過一段歌子來。三人側耳傾聽,隱約似是:“……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未完待續。。)
第八章、木蘭何人
陳紵、馬鈞、馬齊三人前往鄭縣遊玩,未至城中,先於野外聽得一段詭異的歌聲。陳紵循聲而去,見歌者乃幾名農人也,便即開口詢問。那些農人見了穿長衫的,不敢怠慢,躬身施禮,並道:“非歌也,乃詩也。”
陳紵說哦,這是什麼詩,我卻從未聽過。農人告訴他,本縣太尊乃是太尉之弟,據說某日與是太尉飲宴,說起先賢婦人,是太尉乃作此詩。前些天太尊下鄉來視察農情,與鄉老說起此詩,我們在旁邊聽見了,記住了,便配以鄉曲小調,歌以解乏。
是宏輔為當世文魁,詩名佈於天下,故此三人聽聞是他的新作,不禁大感興趣,便即站立壟邊,請那些農人通篇背誦。農人說真要揹我們未必背得通暢,還是唱出來更方便一些。陳紵點頭說“可”,隨即問了:“其詩何名?”
“木蘭辭。”
鄭縣縣令是本年年初才剛履任的,姓是名峻字子高,乃是宏輔之從弟也。受命之後,他至太尉府上辭行,是宏輔設宴款待,兄弟二人端著酒杯,天南海北地一通胡聊,也不知道怎麼一說,竟及婦人。
是子高的觀點,婦人皆無見識者也,亦無勇氣——反正就咱們哥兒倆,強悍的嫂子們都不在身邊,我就大膽說啦——故而無論朝上還是家中,都當由男人來管理,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是宏輔卻連連搖頭:“婦人固與男子秉賦相異也,然亦不可輕視之。錐處囊中,乃得脫穎。若不用之。毛遂亦凡夫也。今婦人專使育兒持家。不使得用,乃不顯揚耳。”現在的女人比不上男人,是不給她們學習和發揮的機會,而不是因為天生才能不如男人,所以才只能窩在家裡面,這因果次序你可不能顛倒嘍。
於是舉例,鍾離春輔齊而霸,緹縈上書救父。昭君塞外和親,如今還有個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