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默算一下,要光放下二三百口,我努把力,找點兒閒田,勉強可以供養他們到明秋,要是再多……可即便各縣平均分攤,臨汾估計也得落上近千人,這可怎麼辦才好呢?
因此暫時將這些難民安置在城外,他跟隨是勳進城以後,就小心翼翼地詢問道:“侍中仁德,救這些百姓脫離苦海,然河東一郡實難資供。吾聞弘農屢遭兵燹,戶口不繁,不如驅之往弘農去?”
是勳瞥了他一眼,淡淡地回覆道:“辛苦冏明瞭,先計點戶口,及各人之所長,曾就何業,再來報我吧。”
朱彥字冏明,出身會稽朱氏,乃名將朱儁的族人,為王邑署為臨汾縣令,已經在任整整六年了。是勳前回巡遊各縣,本想好好沙汰一番不稱職的墨綬長吏,但發現河東的官員比起當年他督郵濟陰,以及鎮撫關中時所見,無論才具還是節操,都要高上很大一截——看起來,王邑在民政上還是有一定長處的——所以轉了一大圈兒,除罷免解縣縣丞、大陽縣尉二人外,基本全都得以留任。初見朱彥,是勳盯著他的面孔,忍不住便要發笑。朱彥好生的奇怪,心說我這張臉也不難看啊,更不詭奇,難道是因為與誰長得相似,所以郡守才瞧了又瞧,瞧完發笑?
其實還真不關他長相的事兒,是勳是想到了他表字中的那個“冏”字,多少有點兒忍俊不禁。不過“冏”的本意是窗戶洞明,是好字眼兒,你還真沒法把後世網路上的怪異引申意拿出來說事兒——就跟是勳沒法找人抱怨自家關內侯的小王八印紐一般。
好在笑過之後,郡守也並沒有難為朱縣令,不僅如此,對他頂著來自北方平陽方向的強大壓力,還能將縣內秩序管理得井井有條,沒出啥大亂子,頗為嘉勉。即便在太平盛世,朱彥的考績也足夠中平了,更何況當此亂世之中呢,殊為不易啊。
朱彥也果然沒有讓是勳失望,他帶著縣中屬吏連加了三天班,終於把那些難民的身份、來歷、特長全都統計完全了,厚厚一摞竹簡遞到是勳面前。是勳開啟竹簡,正在瞧呢,朱彥開口稟報道:“其中並無農人,三成為平陽等四縣原本的大戶及其家眷,六成為商賈、匠人,還有一成,本便是鄉中無賴子,卻無勇力。”
是勳心說是啊,無賴而有勇力的,估計全都被匈奴人抓去為奴,甚至招募為兵了,呼廚泉就不可能送給我。
就聽朱彥又說:“那些大戶,可以暫時安置在郡內,待四縣平定後,返其田產。餘眾還是驅往弘農去吧,郡內實實地供養不起,況又不識稼穡……”
是勳心說還幸虧匈奴人幫忙把四縣的富戶連根剷起,怎麼的,我先養著,將來再把田產還給他們,由著他們回老家再去做土霸王?焉有是理!當下吩咐朱彥:“冏明可擇其中識文字、通律法,可以為吏的,留於各縣或郡府中使用。”
朱彥連聲答應,然後回覆道:“也不過二、三十人罷了。”
是勳仔細審閱竹簡,發現自己從平陽帶出來的這些人當中,婦女兒童以及老年男子佔了七成,青壯年男丁還不到兩千名。當下就跟朱彥和張既一起合計。揀選出七、八百未婚或失婚的女子。許配青州兵——當然啦。都是些醜女,略有些姿色的,匈奴人絕不肯撒手——二十多名識文斷字的男性,分配到各縣和郡府做書吏;百餘名手藝尚可的各類工匠,比方說木匠、石匠、泥瓦匠、篾匠,充入郡府;七名曾有成功經驗的商賈,由郡中暫且資供,命其重操舊業。
中國人之重農輕商。本自秦代始,漢代承秦之餘緒,更是給商賈加上了諸多人身限制,比方說不得為吏,不得著絲,等等。但是總體而言,兩漢對商賈還算是放任自流的,並不課以重稅(武帝時曾一度出臺“算緡”、“告緡”等令,但昭帝時即廢除),因而逐漸形成了司馬遷所謂的“素封”階層。也即雖為庶民,其富可比封國王侯。尤其東漢前期。大批素封與功臣、王室聯姻,社會地位穩步提升,甚至逐漸與經學世家勾連為一體。所以對於士人來說,商賈是屬於那種明著必須踩,暗地必須捧的階層。
是勳當然不會有任何輕商思想,他覺得這正是一個大好契機,利用亂世之中舊法馳廢、新法未全的機會,趁機提升一下商賈的力量,可以給中華民族注入些新鮮血液。當然啦,以他目前的身份地位,是不可能從政策層面和思想層面上扭轉商賈受歧視的現狀的,但他總可以利用郡守之權,在自家這一畝三分地裡鼓勵一下商業發展。
他新建的油坊和紙坊,其中剩餘產出,就全都交給商人來經營,而不官賣。這回又逮著幾個破產的商人,乾脆就利用貸款,把他們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