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最後採納了孫承宗的建議,調山東守軍駐守金州、復州和蓋州三城,將曹文詔的關寧軍調到海州來守城。
要說山東的守軍現在總共也就一萬五千人了,金州、復州和蓋州三城每座城池都只能安排五千人駐守,是不是有點少了呢?其實不然,現在戰場已經移至遼東北部了,而金州、復州和蓋州位於遼東南部,等於是後方,再說這三城也沒囤積糧草什麼的重要物資,皇太極只要不是抽瘋了就不會分兵去長途奔襲這三座對戰局影響不大的城池。
海州城就不一樣了,如果去進攻定遼中左衛,海州城等於就是明軍主力的退路,如果退路被斷,對軍心士氣的影響就大了,所以海州城必須調大軍駐守。
經過半個多月的調動,軍隊全部到位了,炮彈的儲量也足以攻下定遼中左衛了,朱慈炅一聲令下,天雄軍、秦軍和禁衛軍第一軍團從海州城出發,兵臨定遼中左衛。
為了節省時間,三十萬大軍將海州城下的攻城器械全帶上了,這樣雖然在路上要多耽擱半天,但卻省去了造攻城器械的時間,要知道三十萬大軍的攻城器械,造個五六天都算快的了。
定遼中左衛可以說是盛京的門戶,一旦丟失,盛京南面再無一座城池,後金的都城將直接面對明軍的進攻,按理來說皇太極是應該派得力大將率重兵死守的,但實際情況呢?
大將那絕對是大將,定遼中左衛的守將是皇太極的兄弟,後金之主努爾哈赤和大妃阿巴亥最寵愛的兒子,皇十四子多爾袞,時任正白旗都統領。這個多爾袞就不用多說了吧,後面接連被封和碩睿親王、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他打敗漠南蒙古和李氏朝鮮,而後率軍入關作戰,打敗明軍和農民起義軍主力,定鼎中原,可以說是清朝的奠基人,清初最有名的超級大將,聽說守將是多爾袞,連朱慈炅都嚇了一大跳!
對面可是多爾袞,朱慈炅不得不慎之又慎,實心彈削掉南面城牆上的箭垛,那是必須的;彈幕攻擊,那也是必須的;彈幕之後就是直接猛攻嗎?
朱慈炅表示有點小怕怕,必須先試探一下,所以第一波只派了兩萬人,而且特意交待:盧象升,不準上,祖大弼,也不準上,其他將士,上去是可以,如果敵人太兇猛就先退下來,不要硬拼。
結果,朱慈炅下巴都快驚掉了,兩萬人竟然攻下來了,多爾袞連擋都沒擋一下,明軍還沒爬上城牆,他就率軍逃跑了!這特麼是逗我玩的嗎?
不但朱慈炅覺得奇怪,所有將領都覺得奇怪,這叫兵敗如山倒嗎?絕對不可能,建奴可是出了名的戰鬥民族,皇太極也不是一般的小混混,想打的他們望風而逃,那壓根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定遼中左衛就這麼莫名其妙的拿下來了,戰況之詭異,連孫承宗都摸不著頭腦,還好,多爾袞並沒有屠城,朱慈炅得以心平氣和的召集一眾將領商討接下來的行動。
盛京就在眼前,打肯定是要打的,但具體怎麼打呢?
後金方面可以說幾乎沒有什麼太大的損傷,除了海州損失的五萬多人,定遼中左衛只是被彈幕轟死了幾百個倒黴鬼,其他,就沒有其他了,也就是說現在後金和蒙古的聯軍還有將近五十萬。
明軍方面,現在集結在定遼中左衛還是三個軍團,三十萬人,並不是說明軍在人數上並不是後金和蒙古聯軍,而是一路打下來的城池太多了,在這種四面都是平原的地方,不派重兵把守還不行。
剛一開始是明軍佔據人數上的優勢,後金佔著那麼多城池,這也要守,那也要守,兵力一分散,明軍隨便集結三十萬人馬就能形成區域性優勢。現在是反過來了,變成明軍這裡也要守,那裡也要守,兵力不得不分散開,而後金,所有兵力全部都集中在盛京,所以明軍要形成區域性兵力優勢很難。
除了兵力的問題還有武器的問題,明軍在火藥武器上的確領先後金很多,但是後金也並不是沒有一點還手之力,起碼他們也會造炮,而且還是五寸的榴彈炮,按理來說,皇太極年前就知道明軍火藥武器的厲害了,這都過了快半年了,他不可能一點對策都沒有。但詭異的是,他好像真的一點對策都想不出來,海州和定遼中左衛都只配備了二十門大炮,而且就那麼擺在城牆上,被明軍一陣猛轟,連箭垛帶大炮全部轟個稀巴爛,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朱慈炅召集一眾將領商討了幾天,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皇太極肯定還有後手,他這樣做的的最終目的就是引誘明軍輕敵冒進,匆匆忙忙的跑到盛京城下去攻城,然後他後手齊出,一舉擊潰明軍主力!
既然有了這樣的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