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幾句詩,讓水手在島上岸邊立了一塊石碑,寫了幾個字後就走了。
到了隋朝時,航海技術和海貿都已經大為進步,南方的揚州、泉州、廣州都十分繁榮。
這個時候,已經有商人駛往菲律賓群島貿易了,還有了固定的航線。
只不過限於當時的航海水平,因為風浪、潮流的關係,這條航線卻並不是直接從福建沿海直接前往直線距離最近的呂宋島。
而是從泉州出發,先繞過海南島,然後沿著越南海岸線抵達越南南部的占城,然後補給後繼續沿海岸線南下,在馬來半島一帶橫渡南海,抵達渤泥島汶萊,然後再北上,抵達菲律賓南部的棉蘭花島和蘇祿群島一帶。
繞了一個非常大的圈。
但這條航線,也僅僅是南洋貿易航線的一條小支線而已。跑這條航線的商人也很少,因為直到眼下,菲律賓群島,也都還沒有出現一個王國。
都還是在部落時代,一個小島上可能就是一個部落,一個大島上,可能有幾十上百個部落。
語言不通,甚至還處於混亂的敵對關係。
他們最大的部落,也不過是有一些村子的聯合而已,連城市都沒有。
他們的產出,也就是水果、香料、海產品,有時也會把抓到的敵方部落的人當成奴隸賣給中原商人。
中原商人賣給他們的是絲綢、瓷器、茶葉、酒、布匹這些東西。
貿易量很少。
因為太落後,使得雖然有固定的航線了,但商人很少去。中原也知道有這麼一片島,但也瞭解的很少,只知道南海深處,有這麼一群窮逼猴子。
不過這一次,張超南下,卻不是走那條舊航線。
早在十多年前,張超就已經開始插手造船業,提出了許多航海技術改革。張家參與航海貿易,張家的船隻到處尋找新航線。
從泉州直接航行呂宋島。
也可以從琉求直接航行呂宋。
甚至從海南、從廣州、欽州港等,都有航線可以直航呂宋和渤泥、爪哇等地。
這次,張超和李世民的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