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月前,他就秘密的派人去了白蘭國和多彌國還有白狼國三國,找這三個實力強大的部落聯盟。
張超沒說借兵,而是直接說聯盟。
大唐與他們三家聯盟,一起進攻党項羌和冶利部。
張超甚至都沒開口給什麼報酬,只是承諾事成之後,到時三國就能與大唐方便的貿易,不用再受這些吐谷渾和党項羌的攔截、搶掠,以及徵收過路重稅了。
他承諾以後每年至少給每部十萬斤的茶葉交易額,三國可以用黃金也可以用牛馬、皮毛等交易。另外絲綢、布匹這些,也會加大貿易額度。
草原人都需要茶葉,處於高原上的這三國更需要,一年十萬斤茶葉,還是一個比較優惠的價格,他們當然利於接受。
而且他們對於出兵打吐谷渾,打党項羌,更樂意。他們早就想要打他們了,只是以前打不過而已。
現在有了大唐這麼強力的一個幫手,自然樂意。
三國與大唐基本上沒衝突,因為隔的太遠。
如今聯手打吐谷渾,以後還能做生意,不必再讓吐谷渾、党項羌在中間阻攔,不用忍受他們的勒索、搶劫,三國都很願意合作一把。
“他們真的會出兵?”
許敬宗有些擔憂,隔著上千裡呢,誰知道這三個盟友靠不靠譜啊。萬一到時他們不來,那豈不是他們要單挑數倍於已的冶利、野利二部?
“我再告訴你們一個好訊息,就在我們出兵的那天,三國已經合兵一處,在犛牛河邊與我的使者一起歃血為盟了。他們已經按約定的計劃,先行發兵,事實上。如果一切順利,此時他們應當已經到了冶利人後面的党項羌人背後了。”
一群人直吸冷氣。
這招遠交近攻,好。。。。賤啊。
用盟友對付冶利人的幫手,這麼一來,冶利人就沒有了援兵了。
————
青海湖,西岸不遠。
吐谷渾的都城伏矣就在此處。
“伏矣”為鮮卑語,漢意“王者之城”。
這座吐谷渾王城,有內外兩城。外城南北長約四百餘丈,東西約同。內城為一方形,四面各約七十丈。
城池是漢城方格,距離青海湖只有十五里,旁邊還有一條大河經過。
不過這雖是王者之城,但其實吐谷渾人更喜歡居住在城外的帳篷裡,哪怕是住在城裡的人,也喜歡搭帳篷住。
建這樣的一座城池,更多的是一種象徵。
四方商旅在此貿易,交易勝過王城的作用。
城外,吐谷渾大汗慕容伏允的汗帳就設在河邊。
慕容伏允正和唐使唐儉商議著和親的內容,事情都談的差不多了,但唐儉突然提出一條,大唐公主尊貴,須吐谷渾太子親往長安迎接。
吐谷渾大汗慕容伏允的太子原本是慕容順,可早年因為一直在隋做人質,後來更是成了隋皇用來分裂控制吐谷渾的傀儡,因此慕容伏允早就廢了這個太子。
他一直重用的是次子尊王。
慕容伏允如今立此子為太子,太子叫達延芒波結。慕容伏允想為他求娶大唐公主,大唐倒是表現的挺好說話的。
但現在突然提出,要讓太子親去長安迎親。
慕容伏允不太願意,因為唐儉一開始甚至說讓他們父子倆一起去。
慕容伏允在隋朝時是去長安朝拜過的,對長安不陌生,知道長安繁華。可也吃過中原的虧,當年都亡了國,隋末好不容易才復的國,並不想去了長安回不來。
他讓太子去,可太子也不想去,他擔心去了就回不來了,到時萬一大汗之位讓他哥慕容順給奪了去,豈不冤死。
大唐公主雖金貴,可也沒金貴到那個份上。
唐朝願意嫁公主,可非得讓太子去長安迎親。
太子想娶公主,可卻不想去長安。
於是乎,本來一切順利的談判,到這裡卡住了。慕容伏允提出好幾個替代方案,比如派吐谷渾的王去迎親,或者多給牛馬等等,反正唐儉油鹽不進,就是要太子親迎,要不然就是沒誠意。
今天慕容伏允在汗帳設宴,請唐儉一行唐使吃酒喝肉,還想再勸勸他。
結果吃到一半,外面有人送了信進來。
信看完,慕容伏允臉上笑容全沒有了,甚至非常難看。
上次唐軍滅了吐谷渾冶利七部中的黑冶利部,俘虜其兩萬餘口,慕容伏允因為是黑冶利先動的手,還是越界襲擊,結果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