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部分(2 / 4)

小說:唐朝好地主 作者:這就是結局

立下無數汗馬功勞,朝中大臣們應當都看在眼裡的。

自己比建成優秀,那應當是有目共睹的。

只是他料不到,皇帝說出那句話後,會引來全體宰相的反對,尚書和九卿們也大都反對。

心寒,心塞!

哀莫大於心死!

李世民不由的想起了隴西城頭,那個夜晚,張超那番大膽的言語。

想靠朝爭,堂堂正正的奪儲,他毫無勝算。

當初他還有些不太相信,可現在他相信了。張三,真的眼睛很毒。滿朝上下,居然沒有幾個願意支援自己。

他們都知道自己比太子優秀,可就因為太子比他先出生幾年,他就永遠沒有機會染指大唐的太子之位。

一次次的付出,一次次的努力,卻換來這樣的結果。

李世民真的很心寒,很憤怒。

這一刻,他心底有一個破裂的聲音傳來。長久以來,束縛著李世民的最後一道桎梏開啟了!

洮州城。

張超正為自己豐厚的戰利品而犯愁呢。

兩萬多個冶利部俘虜,還有上萬匹馬,數萬頭牛,二三十萬頭羊。

這幾乎就是整個黑冶利部和他們的所有財產了。

對於一個遊牧部落來說,馬匹是他們的坐騎,牛羊就是他們的財產,他們喝牛羊奶,吃牛羊肉。住著帳篷,甚至連車都很少。遷移的時候,都是把帳篷等全都打包裝在牛背上。

一戶牧民,可能有兩三匹馬,十幾二十頭牛,兩三百隻羊。

但現在,他們連人帶著自己的馬匹牛羊和帳篷,全都成了張超的戰利品。

戰利品是如此的豐厚,以致於軍中負責登記造冊的人累的要死,好不容易才統計出了結果。還幸好有張超在軍中推廣算盤,要不然,還真不容易。

現在擺在張超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這麼大批的俘虜和財產,要如何分配。

本來張超是打算冶利俘虜都成為洮州官奴隸,為公廨田、職田耕種,甚至修路築城等等。那些牛羊馬匹等,也要大部份歸公。

不過這個想法,卻被大部份的洮州文武給反對了。

特別是軍府的將校們。

他們的理由很充分,因為按傳統,按慣例,軍中繳獲雖然得歸公,但最後都要分賞給將士們的。府兵本來就是自備裝備,平時也沒有糧餉,打仗甚至都得自備著乾糧和馱馬上陣。因此傳統就是每次作戰,繳獲都會分給將士們。

這,是府兵們應得的。

打仗分戰利品,也是府兵們的一大收入來源。

張超雖是刺史是都督還是經略使,但他不能剝奪府兵們本來就擁有的權力。

這份來自府兵們的呼喚,張超最後認真的考慮了。

他決定,不違背傳統。戰利品歸府兵,但具體細分他也有自己的一個方案。

張超提出,先拿出四成戰利品來,兩成作為各軍府的發展所用,這些戰利品處置賣掉後的錢,用以修建軍府、墩堡,平時軍府的運營花費等等。有剩下的則一直累存起來,以備不需。

另外兩成,則專門做為一個撫卹基金。每次戰後,戰死的府兵、受傷的府兵,都能從中得到一筆撫卹津貼發放,就算府兵戰死了,也能保證他們的妻兒能夠得到照顧。

剩下的六成中,張超還要拿出一成來,建立一個專款,專門用來購買糧食,做為戰略儲備糧食。

“最後剩下的五成戰利品,全部分給將士們!”

當張超終於留了一半的戰利品給士兵們時,在座的將校們總算臉色好看了一些。

不過張超對於這一半的戰利品分配方式也有自己的方案。

“這部份錢分為兩部份,一部分用來按軍功大小賞賜給立功的將士們。功勞包括集體表現功,也包括個人戰功,每評一份功勞,就有一份相應的賞賜。剩下的一半,則每個參戰計程車兵,都能得到一份。職務高低不同,得到的賞賜也有所不同。”

戰利品分下去,但不是按人頭分,而是要按功勞貢獻,按軍資職務來分。

總之,就算分,也得分的公平。按人頭平分,並不叫公平。

張超的這個分法,倒是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

有本事的人多分些,功勞大的人多分,官大的人多分,這都是正常的。

若是讓一個普通府兵跟一個將軍分的一樣多,那才是不正常呢。

分配的原則制訂好了,剩下的就是如何細分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