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晉陽起兵以來,一直匡國輔政,功高著著。”
“特命:太子為北伐大元帥,前線一切,可先斬後奏,率所部,擇日出發,擊敗突厥,收復疆土。兵部明日交統兵符給太子。”
李世民意外的看了眼太子,沒料到太子此時請命出征,也料不到皇帝居然應允太子統兵。他想要出聲反對,可最後還是忍住了。
太子領旨。
“陛下,兒臣請命齊王和羅藝為副帥,分拒河東和朔方叛軍,兒臣親自救援幽州。”
李淵點頭,“允。”
李世民起身,“陛下,江淮輔公祏叛亂,聲勢很大,兒臣請求統兵征討江淮輔公祏、張善安。”
“江淮那邊,朕已經決定由山南東道大都督趙郡王李孝恭掛帥,嶺南道大都督李靖、高州都督馮盎率兵協助征討江淮叛亂。”
李世民失望的退下。
太子建成再奏,“兒臣請求調秦瓊、羅士信、程咬金、尉遲恭、單雄信、牛進達等諸將隨徵!”
“允!”李淵再次點頭。
秦王府。
李世民與房玄齡、杜如晦議事。
李世民長嘆,“我與太子皆請旨率兵,結果陛下卻讓太子統兵,又讓齊王和羅藝為副帥。甚至我請求統兵討伐江淮叛軍,陛下也不允,只讓趙郡王和李靖、馮盎出兵討伐。北方突厥進犯,南方江淮叛亂,如此形勢,陛下卻不肯讓我統兵,如此壓制我,太子又調我府中大將隨徵,我被死死困在這長安城中,無所作為了。”
房玄齡也嘆氣,“是啊,想不到太子居然親自請出統兵出征,突厥人可是很厲害的,太子居然有這樣的自信。”
“現在最擔憂的是太子拿到統兵權之後,若打贏這一仗,必然威望大增。一直以來,秦王殿下都是以能征善戰著稱,每每朝廷對外用兵,遇不順之時,有殿下出馬總能平之。可若是太子殿下連突厥都能擊退,那以後秦王殿下可就更無受用之時了。”杜如晦道。
“我還擔心太子會藉此機會,拉攏軍中將領,在關東安插勢力。”
李世民有些很沮喪,太子和齊王都有了兵權,而他卻只得了一個京畿道大都督的銜。這京畿道大都督聽起來好像很重要,但實際就跟雍州牧一樣,根本就是遙領,不是實職。這與其它十三道大都督實職相比,根本就只是個空銜。
“淮安王這次在河北大敗,只怕河北大都督的位置保不住了。”李世民心煩意亂,李神通在宗室之中是李淵父子四人外,實力最強的一個,雖然說常敗將軍,卻深得皇帝信任的。但這一次,剛上任河北,就打這麼大一個敗陣,連薊州都督李道玄都戰死了。
李道玄可是宗室中最崇拜和支援李世民的年青一輩了,李世民把他安插在薊州都督的位置上,也是費了很大心思的,現在卻戰死了。
李道玄戰死,李神通又可能要丟掉河北大都督的位置,這意味著他先前在河北安插的勢力,要被太子連根拔起。好不容易上次借李瑗的案子,把太子一黨的李瑗、王君廓、羅藝給拉下來,換上了李神通李道玄他們,現在又給損失了。
“知道是誰讓太子統兵出征的嗎?”李世民問。
“東宮文武皆請太子出征。”房玄齡無奈道。這次統兵北征,對於東宮來說十分重要,很明顯,東宮的人都看的到這樣的機會。
若等太子得勝凱旋,那時我再無撼動其儲君地位之可能了,李世民心裡煩躁著。
天策上將,掌對外征討。
可這才多久,他這個天策上將連長安城都出不去了,更別說統兵了。
李世民發現自己頂著一堆的空銜,毫無實權。
天策上將,卻領不了一兵一卒。十二衛大將軍,同樣統不了兵。
尚書令,但尚書省的事卻由裴寂主管。雍州牧,並不理實事。京畿道大都督,同樣只是以親王銜遙領。
至於一個加兩個三公銜,也是毫無實際權力。
李世民心中寒意生起,他覺得自己已經被完全架空了,左右護軍府也被解散了,秦府大將都分散四處,如今還要被調到太子麾下征戰。
“我們不能這樣坐以待斃!”李世民咬牙,原本他對自己還有信心,想要透過朝爭奪嫡,可現在看來,他之前過於自信了。
“但我們眼下沒有機會。”房玄齡道。
“那就想辦法,創造機會。”
“你們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讓太子再回不了長安。”李世民低沉聲問。
房杜二人對視一眼,直吸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