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部分(3 / 4)

小說:唐朝好地主 作者:這就是結局

不輕,可卻一意堅持,李超最後也就不再勸。

“你別看我,我也肯定要去的。”李秀寧也不願意留下。

最後李超望向老爹。

結果老爹眼一翻,“也別看我,誰願意留讓誰留,我去遼西。”

自統領了志願軍之後,尤其是濡河與趙莊之戰後,老爹彷彿又年輕了許多,也許跟著這些老兄弟和小兄弟們在一起後,讓當了幾十年兵的他又找到了最熟悉的感覺。

最後,李超讓史萬寶留下。

這史萬寶是平陽的副手,也是個傳奇人物。他爹史靜,北周時也是縣公,當然,他大哥的名頭更響。

正是隋朝時赫赫有名的四大名將之一的史萬歲。

史萬寶早年也是長安裡的紈絝,結交一群遊俠兒,號稱長安大俠。後來天下大亂,李淵起兵,李家的那些宗族響應。史萬寶就跟著長安的李神通起兵響應,後來他們又與平陽匯合,打下了關中大量的地盤。

在朝廷裡,史萬寶跟李神通比較近,同時又與平陽關係較好,算是李秀寧這邊的人。

這次李秀寧率領府兵來援河北,他就是副將。

不過李超不太喜歡他,沒什麼理由,就是覺得這人行事做派有點太江湖氣,於是便以臨渝關需要大將鎮守為由,讓這位原國公帶五千人留守臨渝關,同時負責照顧傷兵。

李超便帶著五萬大軍出臨渝關,東征入遼。

五萬兵馬悉受他節制,李秀寧、尉遲恭、老爹,各統一軍。鄭仁泰、程處默等也分統諸營。

臨渝關裡補充了糧食和軍械等,浩浩蕩蕩的東出。

兩萬餘俘虜留在了臨渝關,但李超把淵蓋蘇文帶上了。

遼西在遼河以西,隋朝的時候原是柳城郡,在隋文帝時,也稱為營州。遼西其實地方不大,背面是連綿的大山,山北就是契丹、奚人的部落。

遼西處於山與海之間,是一條相對比較狹長的走廓。

但與河西走廊一樣,這條走廊也一樣十分重要。

西北的河西走廊,處於吐谷渾與草原之間,連通西域,還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同樣的,遼西走廓也很重要。

這裡連通著遼東,同時也是聯通三韓半島的重要通道。

漢以來,雖然遼東被高句麗蠶食,但遼西直到隋一直都是在中原控制之下。只不過唐初之時,大唐與突厥屢次大戰,無暇顧及高句麗人,他們便趁機佔了遼西。

過了臨渝關入遼西,一般有兩條路。

一條是從北面的玄水河谷進去,一條則是直接沿著海邊過去。

海邊這條路無疑更方便些,當年隋朝徵遼,也是走這條路。

大軍出關,一路向東。

經過短暫的休整,這支大軍精氣神很足。

補充了糧草裝備,休養了精神,此時大家都急切的想要去報仇,巴不得一路打到遼東平壤城,把榮留王高建武給生擒,獻俘闕下。

十年前,遼西都還在中原手裡,那裡也都是漢人為主。

隋末亂世時,羅燕佔據幽州奪取遼西歸唐,後來高開道等反王,跟著竇建德等跟羅藝打,羅藝只能守著一個幽州。

高開道一會降一會反的,打來打去,倒是讓高句麗人把遼西佔了。

此後大唐掃滅河北群雄,卻也顧忌著高句麗,沒馬上出兵遼西。

說來,其實高句麗人竊取遼西時間並不長,別說十年,其實五年都沒有,他們佔據遼西的時間只有三年。

三年時間,根基並不穩固。

高句麗人佔據遼西之後,以原來遼西的州城柳城為中心,遷移了一些部族,然後駐軍。

本來兵馬還不少的,但這次淵蓋蘇文出兵河北,也從營州帶走了不少人。

遼西已經很空虛。

高句麗人的兵制,和中原差不多,但又有些不同。若說相似,更類似於北朝時的樣子。

兵為將有,部落有私兵。

高句麗平時也沒什麼常備兵,也是戰時徵召,平時有軍冊,會有訓練這些。

李超將五萬高句麗軍殲滅,並且迅速反擊入遼,這是他們沒有預料到的。

大軍一路東進,那些高句麗人措手不及。

匆匆之間,想要集結反抗,結果總被一波盪平。

那麼幾十幾百人的反抗,無異於螳臂擋車。

各地的漢人百姓,則紛紛是喜迎王師。

高句麗人來了之後,為了統治這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