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山北,這段時間,天天在那裡接見趕來的草原諸部首領,甚至還有高句麗和百濟、新羅、東瀛的使者也來了,統葉護大封官爵,封官許願呢。目前,在大青山下,聚焦了有二十餘萬人馬,另外在東面的燕山和陰山口也有十餘萬人馬,在西面的陰山下,也有差不多十萬人馬。”
李超眉頭不由皺了起來。
“加上突利已經南下的十萬人馬,那豈不是有五十萬?統葉護哪來這麼多人?”
張仲堅這次親自為李超在草原跑了一趟,對於箇中實情倒是很瞭解,道,“其實突厥人馬雖眾,可卻也並非皆是戰士。有不少部族雖然前來相助,但是拖家帶口來的,男女老少都有。還有不少的部族,除了戰士之外,也還有不少的打草谷的扈從。”
草原的遊牧民族做戰,跟中原人不同,他們也沒有什麼職業常備軍隊,差不多是全民皆兵。平時是牧民,遇出兵打仗劫掠,便召集牧民出戰。視戰事規模,徵召戰士。如果一般戰爭,只徵召少量青壯。戰事大點,可能一帳點兩個兵。
要是遇更大規模的戰爭,那就戰士都點,然後每個戰士還能帶上自己的父親或者兒子隨行,甚至有帶上自己的奴隸隨行的,這些人就是他們的侍從,負責幫他們打草谷,看馬守營,或者是運送戰利品等。
因此,眼下統葉護各處人馬雖不下五十萬眾,但並不是真的就是五十萬大軍,倒不用那麼驚訝的。
“除去突利南下的所部,陰山下三處大營的突厥兵馬,估計還至少有二十萬。”李超判斷,二十萬兵馬,加上扈從等,四十萬人,數量很多。
“看統葉護的佈置,似乎是打算從三個方向同時越過陰山了。中路是他自己率領,看樣子是準備沿突利南下之路,翻越白道,進入前套平原。西面那路,可能是要進入後套平原。而東面這路,極可能是突入代北,或者直接進攻河北。”
統葉護也知道自己的優勢,是兵多勢眾,因此想充分發揮他的優勢,來個兵分多路,同時進攻河套和代北,等他們奪取這幾個地區後,就是壓到長城一線,到時就要破關進入河東、河北和朔方、關中等地了。
統葉護的戰略計劃,倒沒什麼問題。
有幾十萬的兵,不這用樣,那才是浪費,堆在一起進攻一個方向,那完全就發揮不出兵力優勢來。
“李靖所部現在哪?”
李超問出了一個一直在關注的問題。
“我南下的時候,藥師率部已經撤入了桑乾河北岸的馬邑城。”張仲堅說道,“藥師讓我替他向你解釋,他明白相國的部署,但是他還不能馬上就撤回雁門。他會在馬邑再揍突利一次,他說他會撤回雁門的,只是現在還不是時候,他也讓相國不用擔心,他會守住代州雁門長城一線的,絕不讓一個突厥狼崽子越過那道長城!”
張仲堅和李靖是結拜兄弟,他有些為兄弟擔心,生怕李超這個年輕的統帥,會一怒之下就要拿李靖軍法處置。
出乎意料。
李超聽了後,反應很平靜。
似乎他早就料到了李靖會這樣說。
“李靖將軍那邊現在情況如何,兵力夠嗎,糧草器械足嗎,城防關隘可是加固好了?還有什麼需要我支援幫助的嗎?”
張仲堅暗道李超果然顧全大局,沒有在這個時候找李靖的麻煩,而是想著如何把事情做好。
“藥師那邊倒是一直時刻準備著,因此眼下倒是準備充足。他就是擔心突厥人倒時會兵分多路,進攻河套或者河北,到時若東西兩翼被突破,那麼就算他守住雁門天險,也於事無補的。”
“河東有李靖將軍,河北則有李績將軍。河套這邊守不住,但我們守朔方,那裡有程咬金、郭孝恪、有尉遲恭和秦叔寶,還有長孫相國,都不用操心的。”
李超很自信的說道。
統葉護兵分多路,固然是打的好算盤,不會浪費兵力優勢。但如此一來,卻也分薄了各路的兵力,各處唐突之間兵力的對比,也就沒有那麼過於懸殊了。
“改道,我們直接去雁門!”
李超思慮一會後,決定不經關中去朔方了,他打算直接去河東。李靖看來一時半分不會輕易的撤回雁門,那麼李超就加個保險,帶著這一萬精騎親自去坐鎮雁門。
這樣一來,也算是居中排程,掌控整個朔方、河東、河北的戰局。(未完待續。。)
第760章 將軍令
李超記得拳王阿里曾經說過,在臉上捱了我一拳之前,每個人都說自己有一套完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