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一個可能是在災情爆發時,也可能拿不出來發揮不了作用的殭屍糧,一個是能夠統一調配,能充分發揮出作用的救命糧,當然是不同的。
“老師,既然這些人手裡有這麼多糧食,那我們把他們其它的糧食也買下來不好嗎,我們也是給他們留了口糧額度的啊!”承乾問李超。
“太子啊,做事情,不能直來直去,更不能一棍子就把人打死了。得一點點來,慢慢來。咱們要是直接開口就要收走大戶們所有的糧食,情況肯定又不一樣了。我們現在只是收了超額的一半,他們就不太情願,還是得殺雞儆猴,才能讓他們拿出糧來。得留餘地!”
“可如果我們籌不夠糧食,難道就看著他們囤積糧食?”
“當然不行,但還是那句話,得一步步來。”
“我們現在和買了他們一半的糧,先把這些糧食收進庫中再說。等過段時間,旱情更嚴重些,我們可以有理由,找他們再和買他們手中一半的糧食。等糧食收上以後,找機會,我們可以再來一次。總之,每次我們收一半,給他們留一半,總是留有餘地的。”
一次只收一半,聽起來好像很高大上,很為大戶們考慮,但其實這就是個數字遊戲。
好比地主有一百石糧,第一次的一半,是五十。而如果是第二次,那地主們就只能留下二十五石了,再來一次,那地主就只剩下十二石半,再來一次,就只剩下六石半。
只要來上這麼三四次徵一半,糧再多的地主,也會很快就沒多少了。
四次一半,實際存糧就縮水了十五倍。
可就因為每次只徵一半留一半,這就顯得朝廷很有底線,給了餘地。
“難道他們不會算這個賬?”
“當然能算,可你徵四次,徵走他們九成以上的糧食,跟你一上來就要他們九成糧,這是完全不同的。太子啊,做事情,同樣的目的,但可以有不同的手段,我們要注意方式方法!”(未完待續。)
第635章 丹江口(第六更送上,求月票!)
在上洛燒完了第一把火後,李超便帶著隊伍繼續東向而行,在商洛也沒停留,順丹江揚帆直下。
船過丹江口進入漢江,然後逆流往上游行去。
“老師,我們不是去鄧州嗎?鄧州在東啊,怎麼我們往西。”李承乾最近地理補習的不錯,見船都進了一條更大的河流,也認出來那就是漢江。可進漢江後又沒順流而下,反而逆流而上,這去向就讓人猜不清了。
已經到了午時,李超招呼著船家靠岸做飯吃。
他現在所處的位置,在後世就是有名的丹江口水庫了,在後世丹江口水庫可是南水北調的水源地,水質最為好,湖大水清。不過此時的這裡可還沒有這麼一個巨大的水庫,丹江在這裡匯入漢江,除了水域更寬闊些,也依然還是一條河而已。
受持續乾旱的影響,丹江口寬闊的水面,都枯萎了許多,河床裸露大半。
河上,許多船隻往來,正是接了官府告示,然後在河裡忙著撈魚的百姓。河岸邊上,也有許多百姓。江上捕魚,岸是曬魚醃魚。
這景象,讓李超想起以前在沿海邊看到的一些小鹽廠。那個時候,有些地方還保留了一些簡單的曬鹽法,鹽民們在海邊曬鹽挑鹽,孩子就在旁邊玩耍,那景象和現在還真有點像。
李超下了船,主動的過去走走看看,不時的跟百姓們打點招呼。不少百姓連官話都聽不懂不會說,還得靠同行的當地官吏幫忙翻譯,搞的李超有些無奈。
山南也算是楚地,楚地甚至十里不同音,在荊湘很多地方的山區,住的許多百姓,甚至直接被稱為蠻子。其實這些蠻子,也應當就是後世土家等少民。
河裡水變少了,打魚似乎要方便了些。
丹江匯入漢水後,以丹江口為界,西面屬於均州,東面屬於襄州。
均州刺史陪在李超身邊,為李超介紹著眼下官府組織的捕魚等活動。
看了一圈,李超對於均州刺史的作為還是很滿意的,起碼沒有敷衍,而是真正的有宣傳有組織。
看了一圈,李超也有些餓了。
“請相國和太子殿下坐船回均州城吃飯。”
“吃個飯還特別跑均州城裡去,還要坐船,哪用的這麼麻煩。就到這裡吃吧,隨便簡單點!”李超說道。
均州刺史有些無奈,這荒郊野外的河邊上,吃什麼啊,怎麼吃,既沒帶廚子也沒食材,他很為難。這可是尊貴的太子殿下和宰相啊,就連那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