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部分(4 / 4)

小說:唐朝好地主 作者:這就是結局

唐推行的兩稅法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一改現在這種官員不納課的舊規,改成了官紳一體納糧。

官僚豪強們也只能千方百計的偷稅逃稅漏稅,而不再是光明正大的免課了。

不過李超覺得現在沒有實行兩稅法的基礎,大唐一統天下未久,租庸調製還沒有露出許多漏洞,這個時候沒有廢除租庸制的環境。

提出戶稅,也不過是為了對現法進行一些修補而已。

李超提出,免除色役,推行戶稅的同時,也推行地稅。

地稅就是原來的義倉糧,現在朝廷要直接把這個義倉改為地稅,更加的正規化,以加強地方糧食儲備,增強抗災能力。

把義倉糧直接改名為地稅,名為稅,就是把這個本來屬於民眾存糧備荒的事情,改成一項嚴格的稅法。

租庸調製度規定,王公貴戚,品官勳爵,和不定居的商賈等都有一定的免除特權,而李超卻是準備皇帝以下,不論王公貴戚,品官勳爵,一律都要交稅戶稅和地稅,沒有田的商戶,也要按資產分戶等,交納戶稅和地稅。

“地稅畝稅二升,以田產多少定納稅數額,有多少田就納多少地稅糧。”

末了,李超又對李世民加了一句,“無上限!”

“地稅之糧,不可以錢代納,非災荒之時,不得開倉取糧。”李超再加上一句。

義倉原本就是為賑災儲糧,因此目的是非常明確的,是備糧防災的,這些糧食屬於戰備救災用糧,平時不能動用的。

這次大災,糧食儲備上朝廷吃了大虧,因此上下都意識到糧食的重要性。

李超提議把義倉糧直接改為地稅,納入朝廷的稅收系統,就是為了把這些糧食的重要性提升。

史上,唐朝天寶年間,糧食儲量大增,一度達到極可觀的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