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部分(1 / 4)

小說:唐朝好地主 作者:這就是結局

笠恍��鞘鞘芟抻讜聳淶某殺荊��瞧淥��

可就是這麼小小的一個鹽,在中唐以後,卻成為朝廷收入中的大項,到了宋代,鹽稅甚至都達到了三千萬貫以上,明清之時,鹽稅也是朝廷的重要財政收入來源,明清之時,天下最有錢的商人,就是鹽商。

現在朝廷對鹽的政策還比較簡單,就是允許商人承包鹽場等,辦個證就行。然後產出來的鹽要售賣,需要先向朝廷交筆稅,稅也不算多。

李超現在準備在鹽上做文章,增加朝廷的收入。

“我們可以改變鹽的生產和運輸、銷售的方式。把鹽控制的更嚴格!”

“如何改變?”

“民制、官收,然後商運、商銷。”

把幾個環節分開,不讓商人們搞一條龍,加強控制。對於各地的鹽場,依然是得申請審批,發放牌照,對於無牌的鹽場,要堅決打擊取締,發現一個查一個。

把產鹽的任務,交給商人百姓們,允許他們辦牌登記後經營生產,但得由朝廷監管。他們生產的鹽,不得私售,必須一斤不少的全部售給朝廷。

鹽由朝廷統購統銷。

當然,朝廷收了鹽,並不直接自己去銷售。

還有一點,就是商人承包鹽場,得辦牌,而鹽牌得有限制,允許鹽牌世代持有,也可以轉讓,但鹽牌的牌照必須得貴。這就跟後世明清時鹽商們一樣,他們要賣鹽,不但得有鹽引,還得有鹽窩,這個鹽窩,其實就是經營資格,很值錢。

一個鹽牌,朝廷就能馬上徵收到一大筆錢。

以後,每年還可以對鹽牌進行年審什麼的,也能小收一筆。

再其次,就算辦了鹽牌,鹽場每年也要按他們的產量,徵收一筆營業稅。

“還有呢?”李世民聽的眼睛大亮。

“朝廷成立了一個專門的鹽務衙門,負責天下的鹽務,各地設立分衙,主管鹽務。鹽場的鹽產出後,要由朝廷統一收購,存入各地的鹽倉之中,然後統一調配到大的鹽倉之中。這時,朝廷可以向天下的商人們招標,讓他們來朝廷手裡購買鹽引。”

“鹽引?”

剛剛聽了一個鹽牌,現在又來一個鹽引,李世民表示不太明白。

“鹽牌是鹽場取得製鹽資格的憑證,而鹽引呢,就是取鹽憑證。”

鹽引可是一個厲害的東西,最開始,他只是一種憑證,鹽商想販鹽,就必須先向官府購得鹽引,每引一號,分前後兩卷,蓋印後從中間分成兩份,後卷給商人,稱為引紙,前卷存根,稱為引根。

商人要買鹽,得先向朝廷購買鹽引,有了鹽引,才能到鹽倉去領鹽,然後自己運銷。運輸和售賣的時候,都要有鹽引,以備官府查驗,如果沒有鹽引,那就算是私鹽,得沒收和處罰私鹽販。

“陛下,鹽引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朝廷的鹽和引是分開的,一邊交錢賣引,一邊收引取鹽,鹽引錢和鹽倉裡鹽分開管理,避免出現**等問題,更好監管。同時,朝廷賣鹽引的時候,直接在鹽引中加徵鹽稅,這樣每引鹽引售出,朝廷就已經直接把鹽稅也給徵收了。”

李世民聽的不住捻鬍子,確實是這個意思啊。

“這樣就能籌得三千萬貫?”

“當然不能。”李超很直接的回答,光是如此,哪可能弄到這麼多錢。

關鍵得是組合。

李世民依然不解,他的頭腦,對於這種太複雜的東西,尤其是數字遊戲的東西,總是有點跟不上。

後世的鹽引,其實可不僅僅是一個買鹽憑證這麼簡單,他還是一種債券。

朝代,鹽引就沒有那麼老實的實發的,基本上都會超發。

也就是說,可能大唐現在有三千萬百姓,按平均一人十斤鹽需求來算,一年可能需要三億斤鹽,如果一引鹽百斤,那麼就是市場一年需要三百萬引鹽。、

三百萬引鹽,交給鹽商們,這是正好的。

但朝廷賣了鹽引就有錢,為了錢,於是就超發。

市場只需要三百萬引鹽,朝廷卻發了一千萬引鹽,商人們交錢買了鹽引,交了鹽稅,然後去鹽倉領鹽,結果發現,鹽倉沒有那麼多鹽,或者是領了鹽,可市場飽和,賣不出去。

多數情況下,鹽場的鹽產量也是有限制的,跟不上朝廷發鹽引的量,於是乎,更普遍的情況是,鹽商們拿了鹽引,可卻得在鹽倉排隊領鹽,就跟濫發官帽子,官員得侯缺是一個道理。

有鹽引,沒鹽。

這時的鹽引,其實就相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