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一塊,光雕板,就得一萬人工。
這速度,是大問題啊。
可雕版印刷,也不能把書版面弄的很大,更不能把字型弄的很小。那隻能提高雕版速度和雕版的工匠數量,這不免又造成成本增加。
加大版面增加字數,這會加大雕刻難度,廢板率也會增加。
看來當前也只能印印三字經這樣幾千來字的書了,萬字的書都很費勁。
“八叔公,你看我給你們招一些學徒來怎麼樣,讓他們跟著你們專門學雕板刻字。”
柯八爺和鄭木匠兩個人沒馬上答應。
兩人徒子徒孫都收過不少,但收徒依然還是十分嚴格的,得挑那種忠厚勤快的,而且帶徒弟也不會一帶帶一群,而是一個個的帶。現在他們早就不帶徒弟了,當初的徒弟們都開始帶徒弟了。
“你看這樣行不行,我呢打算建一個印刷坊,搞雕版印刷。以後兩位呢就專門負責作坊的雕版製作,我給兩位每月兩石糧做酬謝,另外你們每帶一位學徒,我另給二百錢的帶徒津貼。若是你們帶的學徒出師,可以獨立雕刻雕版了,那麼我再給你們三百錢的謝師費。”
張超估計以後兩老師傅雕板速度肯定還會提高,比較有了專門的新工具,以及適應了這種雕刻後,廢板率會降低,速度也有提高。但是光靠他們兩個,是不夠的。
而招募木匠來製版,又不太划算。畢竟張超只需要他們雕版而已,張超覺得還是多招些少年來做刻字學徒,有老匠人手把手教,自己培養出這樣一群雕版工人,這才是最可靠最有效的。
木匠也招一些,但同樣只招幾個,然後招一些學徒,讓他們跟木匠學習選材加工木板。
把雕版分成兩塊,制板,和雕版。
張超給的待遇還是不錯的,月薪兩石糧,這可是相當於一天將近七升糧了。何況帶一個徒弟,只要帶出師,等於就有五百錢,現在粟米一石才五百錢,這等於是帶出一個就有一石糧,哪怕沒能出師,可帶了也有四鬥米。
柯八爺雖然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