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區則都比較大,這裡是皇親國戚們的宅邸。其次則是皇城南面東西兩側的坊,這些坊比北面的坊略小些。最小的則是皇城正南面的那些坊區,這些坊都較小。
佔據了兩坊之地的西市,有著厚厚的夯築坊牆,老爹在一邊給張超介紹著。
坊牆就足有一丈三厚的牆基,南北都各有二里有餘,整個西市佔地一千六百餘畝。在隋朝開皇后期和大業前期,是西市最興盛之時,那時光西市就有二百二十多個行業,固定的商鋪四萬多家,這裡不但是長安最繁華的cbd,甚至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商貿中心。
東西兩市不但位置不同,而且經營的商品種類也是很有區別的。東市因為周邊多是皇室貴族和達官顯貴,因此四方珍奇,世所積集,東市的商品多是上等奢侈品。
而西市則主要集中了各種生活類的商品,衣食百貨等等。
西市有兩條平行的東西大街和南北大街,四條主幹大街在西市的中心交叉成井字形,把整個西市劃成了九大塊。
“這街很寬。”張超讚嘆。
“這四條大街都寬六丈哩。”老爹點頭。“東市的四大街更寬咧,足有十丈寬。”
不過西市除了市內主幹四街外,在兩市的四周圍牆內,還有沿牆平行的四條街道,順牆街寬約近五丈。
此外,在市內沿著各條大街,九片區內,還有許多小的巷道。因此雖然長安城內的商業區都集中在兩市,可市內大街小巷相通,交通還是極為方便的。
坊牆封閉的西市牆上,每面都開了兩門,西市共有八門出入。正好每門對應一條主幹大街,市門還有門吏管理。市門也如宮門、城門、坊門一樣,早晚要隨街鼓聲而定時啟閉。
因此東西市到了黃昏就要關門的,晚上是不營業的。
整個西市的佈局,中央設市署和平準署,這是市場的管理機構。而所有的店鋪都臨街開設於各區的四周,每區中的小巷,也都有臨路開設的店鋪。
市內臨街設店,四面立邸,既便於交通也便於貨物的進出。
到了這裡,張超才覺得長安城有點熟悉的城市味道。臨街的店鋪,招攬顧客的商販,他甚至還發現了好些個胡人開設的店鋪,也有許多在這裡購買的胡商。
聽老爹說,這裡的胡商,既有來自西域的也有來自遼東和朝鮮的,不過其中以來自西域的粟特人,來自河中的波斯人,來自大食的大食商人最多,他們多僑居在西市附近坊裡,而他們主要經營的就是出售香料和藥物,再從中原買回珠寶、絲綢和瓷器等。另外,不少西域胡人也經營酒肆飯店,有許多域外風情的胡姬,甚至這些店裡還兼營著販賣西域奴婢的買賣。
西市的許多店鋪,都是前店後鋪。
這裡還有一大特色就是行業多,包容了二百二十多行。既有專為達官貴人們籌集資金的金店,也有專賣錢繩的商販,每一個行業的商鋪多居住在同一片街道上。專賣絲綢的,專賣布匹的,專賣糧食的等等,其中有的又分得很細,比如賣絲綢的也細分為絹行綢行等行。
賣菜的也有專門的行業和街區,賣餅的也有自己的地盤。
在這裡,張超才真正的發覺了這個世界第一城的魅力所在,這裡也是長安最熱鬧的所在了。
這裡店鋪連著店鋪,相當的密集。商鋪多,店面則都不大。
多數臨街店面都是面闊四到十米左右,進深也就三米多點,都沿街毗連。這樣的小店,跟後世的沙縣小吃差不多大。
賣飲子店,餅糰子店,果子行。賣藥人,賣錢貫人。。。。。。
西市九個商業區,其中左下角的那片區,都是絲綢布匹等行商鋪。他上面一片,則主要是賣酒肉大米糧食等物。
左邊最上那片,則是賣牲畜,牛馬騾驢駱駝,甚至還有豬狗雞鴨,野豬野雞等野物。磨行、炭行也都在這一片。
張超跟著老爹一路逛下來,真是大開眼界。
剛進城時,他還覺得長安城好冷清,跟個大監獄似的。現在才發現,原來長安城的商業買賣全都是集中在一起的,一千六百多畝地的西市,九大商貿區,曾經有大小二百多行,四萬多家商鋪呢。
大街上到處都是人,感覺整個長安城半數以上的人都在這裡了。
五陵少年金市東,笑入胡姬酒肆中。
都說經歷了隋末戰亂,關中也是大受影響,可現在張超看這西市的熱鬧,商品種類的齊全,也不由的感嘆不愧為當世第一大城,天下戰亂還未徹底平息,可是長安城已經是如此熱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