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個的利潤低了,現在在只能把銷量提上去,來彌補一點損失了。
“那咱明天還賣五文一個嗎?”
張超苦笑搖頭,當然不可能了。糜子面都從原來的三百錢一斗跌到了二百一,跌了三成,他們的饃饃肯定不能再賣五文。
隨行就市,賣個四文一個,都不錯了。
不過就算賣四文一個,張超也還有的賺。人工都是給的糧食,因此糧食跌漲對人工開支其實相當於沒影響,原來是每個饃成本三文,現在暫時忽略跌價的影響,影響成本的還是制面鹼的成本增加了。
算下來,張超的饃一個成本從原來的三文,漲到了三文半。降價賣四文一個,也還能賺半文一個。
只要暫時糧價不要繼續大跌,張超手裡的這些糜子面早點做成饃賣掉,還是有錢可賺的,只是賺的不多了。
提高產量到兩萬個饃,就需要十石糜子,以及數石的紅豆,以及配料的棗乾等。另外還得一斗的面鹼。
張超從藥鋪買回來的材料不多,如果同時供應張家和崔家,是堅持不了幾天的。可現在在張超也管不了這些了,先趁著糧價還沒再跌前,先把那些高價糧出手掉再說吧。
一天如果能賣掉兩萬,一個賺半文,那利潤也還是能有一萬錢的。
賬其實挺好算的,不過不論是老爹還是趙叔還是村民們,這麼簡單的帳對他們來說又似乎有些複雜了。因此他們並不知道,其實張超現在的黃饃饃生意依然有賺頭,而不是已經處於虧本賣的狀態了。
蘿蔔燉燻肉,很簡單的一道菜,可錢周氏做出來不錯,也沒放什麼佐料,甚至連蔥薑蒜都沒放,油都沒放,但那野豬燻肉照樣燉出了味道,僅加了一點粗粒鹽,在這寒夜裡,居然也成了一道難得的美味。
唐朝的富裕之家,肉食主要是吃羊肉。牛肉是不論貧賤都沒什麼機會吃到的,馬也差不多。這年頭連驢騾駱駝這些大牲畜也很難吃到了,因為它們也算是珍貴的軍用和民用物資。
而另一方面,雞鴨鵝魚蛋,這些在唐人眼裡又不算是肉。
唐人吃肉,富貴人家主要吃羊肉,普通百姓則吃豬肉。
豬肉在富人眼裡是賤肉贓肉,嫌味道不好,和狗肉一樣還上不得席面。但對於普通百姓來說,豬肉卻是他們難得的肉食。富人嫌,他們卻不嫌也嫌不起。
至於富人為什麼嫌豬肉,聽說是嫌有味難吃。這年頭的豬多是散養,也不會閹割,而且養的時間較長。另一方面,這年頭的豬和狗一樣,它也會****的,許多百姓家的廁所,其實就是在豬圈裡頭,直接就讓豬給吃了。吃了。。。
再加豬肉上烹飪的方式問題,兼之這年頭調味料少且珍貴,因此簡單的水煮豬肉、燉豬肉當然難吃了。
後世的豬一般在小時就閹割過了,出欄的時間也快,這樣的豬肯定好吃,而且烹飪處理的方式也多樣。
其實就算這年頭散養的豬也難吃不到哪去,好比現在張超吃的野豬,那也可以算是自由散養,也不可能閹割過,甚至養的時間長達幾年。但野豬吃起來也還是不錯的,關鍵還是在於烹飪。
燻過的野豬肉,本來就相當於進行過一個處理,燻肉比新鮮野豬肉更適合這時的烹飪方式,就如這盆燻肉燉蘿蔔,也沒什麼調料,只是燉的時間長一些,便完美的釋放出了美味。
新鮮豬肉如此醃一醃,烹飪的方式再換一下,加點調味料,相信也會大變樣。
張超一直在想著豬肉的事情,是覺得自己可以用豬肉做肉包子。豬肉便宜,配上自己的鹼面讓包子能更蓬鬆,肯定好看。若是肉餡的,肯定能多賣點錢。
若是把這個大肉包子開發出來,只要能解決這個豬肉難吃的印象,以後肯定就能賺錢。
這就好比後世那些開鴨頭店什麼豬頭肉店的,不值錢的材料,用獨特的方式做成了難得的美味,立即價格大漲。
那盤豆渣煮菘菜也很好吃,菘菜就是大白菜,但沒有後世的大白菜那麼好吃。豆渣搭著菘菜一起煮,味道很好。
“周嫂手藝不錯。”
張超舀了一些,倒入自己的碗裡,今天晚餐主食是粟米飯。粟米飯其實不如做餅好吃,但勝在方便簡單。只是米質煮成飯後有些糙,吃起來比較幹,若是煮粥其實最好。
不過張家現在也有官人之家了,總不能還天天喝稀飯吧。
菘菜豆渣配飯,正是良配。
張周氏聽了張超的讚揚,連忙放下碗站起身來謝過。
豆渣是做豆腐濾下的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