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什麼原因,曹操常常惱恨朱靈,總想剝奪他的兵權,因為于禁威嚴過人,就派于禁帶了幾十名騎兵,手持軍令直接衝入朱靈軍營解除了他的兵權,朱靈和他的部下都不敢動,曹操於是讓朱靈成為于禁的部下。于禁在進入軍營時,朱靈和部下都沒有動,這除了說明於禁有威,還說明朱靈根本就沒有其他想法,否則,區區幾十個騎兵,朱靈想動手,于禁進得去又怎能出得來?如果這個說明不了問題,那被剝奪兵權以後,朱靈也是沒有任何動作和怨言,同樣可以證明朱靈根本就沒有多少想法。
曹操恨朱靈的恨字,不是痛恨的意思,而是忌憚忌恨的意思,因為朱靈投奔曹操後,自己親率昔日麾下的冀州士卒,有點擁兵自重的感覺,跟徐晃這等降將是大不一樣的,而且朱靈這樣一個冀州將領率領一個冀州兵團,在曹操攻打其舊主袁紹之冀州的時候,這些兵有可能集體變節,所以曹操才想奪了他的兵,使得朱靈成為于禁手下的將領,他的那些冀州兵也被分散到其他各個軍隊裡。
第362章 【讓胡人自相殘殺】
除此之外,曹操恨朱靈,還有一個原因。
朱靈在袁紹手下時,他家鄉清河的季雍以地背叛了袁紹而投靠了公孫瓚,公孫瓚也派出軍隊協助季雍守城。袁紹命令朱靈前往攻打,但朱靈的家人都在城中,公孫瓚便將朱靈的母親、弟弟都綁在城上,以此來誘降、要挾朱靈。朱靈望著城哭泣說:“大丈夫一出身為人效力,豈會再顧全家室呢!”於是力戰攻陷城,生擒季雍,然而朱靈一家都被殺害。
這件事情有可能影響了朱靈一生,不知道當初袁紹讓朱靈攻打自己的家鄉是什麼用意,但朱靈不顧家人的安危卻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他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與忠貞;另一方面,他也留下了“不愛自己的親人也就不會愛他人”的嫌疑。三國時代,畢竟不是一統天下,在孝與忠的問題上,孝的概念沒有改變,而忠的指向有時候並不是那麼十分的明確,這恐怕就是影響朱靈的原因,就像那個馬超,他放到任何一個諸侯那裡都是一個非常需要的能戰大將,但張魯不用他,劉備在得到漢中後也將他閒置,原因很明確,就是他關中叛亂時,不顧全家都在曹操手上而執意造反,結果導致全家被殺。曹操是個多疑之人,有了馬超的例子,他能不對朱靈多想嗎?
朱靈是在袁紹極為強盛、曹操尚且龍潛之時,看穿袁紹的弱點、相中曹操的優點,在僅僅見了一面之後就果斷背棄袁紹,投奔曹操,這種決斷,不是大忠,就是大奸。而且,朱靈曾為舊主袁紹毀家紓難在所不辭公孫瓚以朱靈母弟置城上而誘降,朱靈直接一句“丈夫一出身與人,豈復顧家耶!”,發兵攻城,城破而母弟俱亡,這樣的狠人,是劉邦之流啊。而且,朱靈為袁紹毀家紓難,但是轉眼就可以背叛袁紹,這豈止是狠辣無情,這是標準的“曹操、劉邦”的翻版,曹操作為自古奸雄樣板,這一個同類環伺左右,他能放心嗎?況且,朱靈不是無能之輩,陳壽對其評價是“靈後遂為好將,名亞晃等,至後將軍,封高唐亭侯。”,是僅次於五子良將的存在,智勇皆有,又具奸雄氣質,曹操怎能不忌憚。
曹丕當皇帝后,封了朱靈一個侯,還說是讓他“衣錦還鄉”,但朱靈卻說:“高唐,是我多年的宿願。”曹丕於是又改封他為高唐侯。地除了是朱靈的傷心地,同時也是他的遭人忌諱之地,也許朱靈自己也明白了是個打醬油的角色,被剝奪兵權後,也就認命了,這樣反而讓他得以善終。
這一世,魏延有了種子神器,能夠看透將領的忠誠度,所以對朱靈倒沒有那麼多避忌,可以大膽地委任。
魏延之所以委任徐晃為護匈奴中郎將,是因為徐晃此前身在河東郡,跟匈奴人有過交集,是魏延麾下所有將領裡面唯一通曉遊牧民族作戰方法的。
徐晃並不辜負魏延的厚望,他跟朱靈一道,領著一萬戰兵和一萬輔兵,悄悄渡過文水,朱靈先領二千騎兵扮作獻俘的匈奴騎兵,拿著從劉豹這裡繳獲的令牌,詐開離石城,徐晃都督其他人馬緊隨其後,輕取離石城,隨後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輕取離石城附近三個縣城。
被魏延扶持著登上大單于的寶座,劉豹表面上感恩戴德,但在心底深處並沒有半點感激,他十分清楚魏延的心思,是想進一步削弱他們匈奴人的勢力。
匈奴現在分裂成十八個部落,部落跟部落之間各有紛爭,有些大部落內部的各個姓氏之間也有紛爭,這樣的場面是東漢朝廷在這一百多年間的蓄意為之,因為這樣四分五裂毫不團結的匈奴不會對大漢有如同冒頓時期的威脅,而且這匈奴各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