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2 / 4)

小說:魏延的種子三國 作者:京文

燥熱急痴,魏晉名士多輕裘緩帶,多半因為五石散的藥效發作後身體燥熱。

不僅如此,長期服用還會導致精神恍惚,不能控制,急躁之處難以想象,發狂痴呆,及至看見蒼蠅也要拔劍追趕,所以這魏晉名士多脾氣暴躁。

魏延之所以想到要用五石散,是因為五石散的發明者張仲景就在宛城。

張仲景很早之前當過長沙太守,後來孫堅把他的位置給搶走了,他後來隱居宛城,一直懸壺濟世。

魏延在宛城的時候,拜訪過張仲景,邀請他出山辦醫學院。

張仲景年近四旬,可能因為上百名親人在數年間辭世,對他打擊很大,便顯得有幾分老相,頭髮已經花白,額頭上已經有溝壑般的皺紋,猛然看上去,有五十多歲。

他拒絕魏延的徵辟,因為,數年前的黃巾暴亂,把宛城荼毒的不像樣,大戰之後必有大疫,一場殘酷的瘟疫奪取了張家一百多人的性命,而且多是傷寒病,張仲景正在努力地鑽研醫術對付傷寒,而且準備寫出一本書傳給後人。

魏延拿出此前讓馬鈞幫他做好的顯微鏡,跟張仲景講細菌、病菌等西醫理論,講到一半,戛然而止,魏延就佯裝要走的樣子。

張仲景為什麼能成為醫聖,不只是一本治療傷寒的書,還有他對待醫學的那份執著的精神,當時就要拉著魏延,讓魏延繼續跟他講。

魏延便說:“你想要得到我這份知識,那就出山,辦醫學院。”

張仲景心想,反正留在宛城看到滿山的墳墓盡是哀傷,不如前去義陽,為張家另闢發展的蹊徑,讓張家再獲新生。

張仲景把魏延的意思告訴張家族人,又把世事分析給他們聽,張家族人同意跟隨張仲景前去義陽。

後來,張仲景到義陽的時候,魏延親自出城迎接。

張仲景見魏延持禮甚恭,大為感動,趕緊下馬拜見魏延:“我張機乃是一介庸醫,何敢勞煩將軍出城迎接?”

魏延扶起張仲景:“仲景先生早晚必成一代神醫,能夠救活百萬蒼生。我這番不是來迎先生,而是來迎那百萬蒼生!先生能來義陽,實乃百萬蒼生之福!”

張仲景額頭的皺紋更加深壑:“將軍此言何意,以我張機一人之力,焉能救得了百萬蒼生?”

魏延笑而不語,策馬進了義陽,帶著張仲景先去了新近落成的醫學院。

張仲景看到一應草藥、醫藥書籍齊備,近千名翹首以盼的醫學院學員,猛然明白了魏延的用意:“以我一人之力當然不能救得百萬蒼生,若是我能將這些學員全部教會,千人之力應該可以救得了百萬蒼生!”

魏延微微一笑道:“五年之後,便是每年都培養出一千名醫生,十五年之後,便會有一萬名醫生。而且以後我會在每個州里都設立一個醫學院,每個醫學院裡每年都培養出二百名以上的醫生!我要在二十年內,讓我大漢的子民每一千人裡就有一個醫生,讓大漢子民再也不會有病無處醫!”

張仲景躬身拜服道:“文長公以天下蒼生為念,真讓我張機欽佩之至!只是良醫不能速成,區區五年時間不能把一個完全不通醫術的人變成良醫,請將軍明鑑!”

魏延想起後世醫學院的畢業生,尤其是那些中醫院的,特別不能讓人信服,還是老中醫好,畢竟中醫是經驗傳承的,沒有足夠的從醫經驗不足以成為良醫,不過,任何良醫都是從醫學生甚至是從庸醫變過來的:“仲景先生,這些醫學院畢業生在一開始並不參與大病治療,只從事小病治療,只作為資深醫生的助手,三五年以後,經驗積累夠了,再給他們獨當一面的機會。”

說到這裡,魏延補充道:“這跟行軍打戰一樣的,不可能把一個小兵立馬派去指揮一場戰役,要等到這個小兵積累了足夠的戰鬥經驗,升為軍官才可以,想必你們醫生也是如此。”

張仲景點點頭:“文長公如此一說,我便放心許多。”

魏延笑道:“仲景先生,這醫學院院長之職,不知你能否屈居?”

張仲景欣然答道:“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魏延又把自己在後世看《傷寒雜病論》時唯一記得的一個藥方,交給張仲景。

張仲景看完,更加激動,這是他尋求多年未得的治療傷寒病的絕世良方啊。

蒙魏延得此良方,張仲景感激涕零,趕緊下拜:“張機願為主公效犬馬之力!”

魏延扶起張仲景,哈哈笑道:“希望仲景先生能夠桃李滿天下,希望仲景先生能夠早日找到治癒傷寒雜病的所有良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