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曹洪為何派來一群老弱輔兵護送糧草呢?
曹洪難道不怕我派兵劫了他的糧草?
雖然曹洪那貨才能不怎麼樣,可他畢竟跟隨曹操多年,應該不會犯這種低階錯誤吧?何況滿寵跟隨他左右,滿寵可是智力接近90的謀士人才啊!”
就在魏延疑惑時,忽然聽到城下有人正在唱歌:“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廈將崩兮,一木難扶。山谷有賢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賢兮,卻不知吾。”
魏延大喜,這些日子,他不斷派人四處尋訪賢才,希望能夠尋覓到謀士大才,填補自己麾下人才的短缺,可諸葛亮才十六歲且跟自己相性不合,龐統年紀也很幼小,其餘遺落鄉野且到了出仕年齡的高智謀士僅僅只剩下法正、徐庶、魯肅,法正已經進入蜀地,魯肅遠在淮南且跟周瑜關係莫逆,要不是惦記祖母病情,早就投奔孫策了,現在他只剩下徐庶一人。
於是,魏延命人去潁川、襄陽一代遍尋徐庶的蹤跡,並且放出風來,必請徐庶為軍師。
可尋訪三個多月,徐庶彷彿人間蒸發一般,一直不曾露面。
魏延以為徐庶嫌棄自己聲望不夠、勢力不大,所以不來投奔,乾脆就死心了,就等著啥時候把賈詡那老頭弄過來。
卻萬萬沒想到,在他對徐庶絕望的時候,徐庶竟然出現了。
此時此刻,魏延腦袋裡猛然想起了一首歌:“你終於出現,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候,怎麼會穿過人海茫茫,只記得你的智謀(原詞是溫柔)……”
他定睛觀瞧,那人葛巾布袍,皂絛烏履,劍眉星目,器宇軒昂,二十四五歲年紀,更加確定,這位就是徐庶徐元直。
魏延連忙從城頭跑下來,快步跑到徐庶面前,躬身施禮:“敢問先生大名?”明知道這位是徐庶,暫時卻也不能揭破。
第105章 徐庶獻策
徐庶答道:“某乃潁上人也,姓單,名福。久聞將軍納士招賢,欲來投托,未敢輒造,故行歌於市,以動尊聽耳。”
魏延大喜,請徐庶移駕郎陵縣府。
等進了縣府大廳,魏延臉色一正,再次躬身施禮:“久聞元直先生大名,今日得幸先生大駕光臨,在下感激不盡,還請元直先生看在天下蒼生,助在下一臂之力!”
徐庶大驚失色:“將軍怎知在下原來的名字?”
魏延朗聲笑道:“我欲圖大事就矣,麾下不缺勇猛大將,也不缺治世能臣,怎奈缺乏智謀之士,我便遍尋荊襄之地,得知水鏡先生門下有高才,其中便有元直先生。我方知,元直先生棄武從文,短短數載,才華便勝卻他人讀數十年書,實乃高才!”
中平六年(189年),徐庶為人報仇,而後用土白粉塗於臉上,披散著頭髮逃走,被官吏抓住。官吏問徐庶叫什麼名字,徐庶一句話也不說,官吏於是把徐庶綁在柱子上作出準備肢解的樣子,並擊鼓下令周圍市場裡的人出來辨認,但都不敢說認識這個人。後徐庶的朋友一起來將徐庶救走。徐庶後來不再舞槍弄棒,一改自己平時的氣節前往儒家的學舍去學習儒學,但是同舍的學生們都嫌棄徐庶先前做賊,凡事都不肯與徐庶一起。徐庶於是每天都起床的特別早,一個人打掃衛生,不管什麼事都先問問別人的意見,認真學習儒學,漸漸的,徐庶對於儒家的經義學問都非常精通,而且還結識了同郡的石韜,倆人膠漆相投。
初平三年(192年),因董卓作亂京師而導致中州四處兵起,徐庶為了避亂,與同郡石韜南下至荊州居住。到了荊州之後,擺在水鏡先生司馬徽門下,短短五年,水鏡先生便說,徐庶可以出師了。
徐庶本來想投劉表,怎奈劉表此人不善用人,因為曹操此前有過屠城的惡行,徐庶也不想投靠殘暴的曹操。
那一世,他後來就一直在荊州隱居,還結識了諸葛亮,關係友好。
直到建安六年(201年),劉備被曹操擊敗而南下依附劉表,劉表讓劉備於新野駐紮抵禦曹操。徐庶以劉備是漢室皇親,而且信義著於四海,前往投奔,劉備見徐庶後,非常器重他。
建安十二年(207年),徐庶對劉備說:“諸葛亮乃是臥龍,將軍願意見他嗎?”劉備說:“你可以和他一起來。”徐庶說:“這個人可以見,但不能委屈他前來,將軍應該放下自己的身份親自去見他。”於是,劉備在徐庶的建議下三顧茅廬,求得諸葛亮。
建安十三年(208年),徐庶在跟隨劉備逃亡的過程,母親被曹操擄獲,徐庶向劉備辭行,劉備不忍,徐庶對劉備說道:“我本來想和將軍一起創造王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