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部分(3 / 4)

小說:逆襲水滸傳 作者:圈圈

從一開始處心積慮的謀得梁山大位,到後面開創白蓮教,為自己製造聲勢,再到後面打出替天行道大旗,收攏各方豪傑,北上謀取傳國玉璽,去曲阜祭孔,再到眼下想借金人之手滅了大宋,一樁樁一件件不知都是付出了多少人命的,為了傳國玉璽,更是將自己心愛的女子都葬送了,這一切都是為了那皇位霸業,這值得嗎?

此前和黃文炳定計,這趟追擊金兵只是做個樣子,但臨到頭來,見得沿途百姓的慘狀,三娘自問還是過不了自己心中良心那一關,是以才有衝冠一怒,領兵追殺金人,便連朝廷來了旨意阻攔都不管不顧。

此刻聽了林沖的一番話後,三娘忽然覺得自己之前的算計是不是有些太過陰險了呢?為了皇位霸業,是不是可以犧牲許多無辜的性命呢?

三娘尚在沉吟時,卻聽黃文炳道:“林教頭所言乃是天道大義,的確我們是可以明刀明槍的來爭奪天下,但林教頭可否想過,若然趙宋不滅,我等就起兵自立,將來要面對的將是宋國和金國,甚至為了與宋國爭奪正統,還要先打許多內戰。趙宋立國將近兩百年,許多人還是奉趙宋為正朔,如今金人在外虎視眈眈,我等又起兵造反,到那時候,內戰一開,或許不但是整個中原要陷入戰火,將來可能江南、嶺南、湖廣等地都要陷入戰火,那樣百姓不是要犧牲更多的人了麼?”

這一節倒是林沖沒有想過的,聞言也是一陣愕然,三娘聽了後,忽然覺得心頭的良心大石豁然搬開。是啊,當時自己做了那麼多事,就是為了將來爭奪帝位的時候,自己能得更多人的支援,支援的人多了,反對的人就少了,這樣將來奪天下的時候,也就能少打一些內戰,畢竟和趙宋爭奪天下打內戰,死的可都是漢人啊。

要是能按照自己與黃文炳的計策,讓趙宋滅於金人之手,自己先扶持一個傀儡皇帝,抵抗金人,待得狹天子以令諸侯,掌控天下大局之後,自己再廢掉那傀儡皇帝,繼而登基稱帝,這樣一來應該能避免更大的內戰發生,這初衷也是想讓百姓少受一點戰火之苦啊。若是要像五代十國那樣,爭奪天下,來個群雄爭霸,那死於戰火的百姓可不就只是現在這麼多了。

想到這裡,三娘心頭豁然開朗起來,堅信自己沒有走錯路後,三娘笑著上前道:“黃軍師所言甚是,犧牲一小部分人,是為了保全大多數人,我等如今都是一言能決千萬人生死的權勢在手,是以當權衡利弊,不可一味只憑良心來做事,有些時候良心太好,反而會害了更多的人。”

見是三娘到來,黃文炳與林沖都見了禮,三娘抬手免了兩人禮數,笑著說道:“黃軍師是不是在責怪我不顧一切的追殺金人?”

黃文炳頷首道:“主公,這般一來,只怕會壞了大計。”三娘搖頭道:“此前卻是一時衝動,但眼下看來效果還不錯,金人那邊被我軍殺敗的也只是遼國降軍,想來也不會傷及金軍根本。”

黃文炳皺眉道:“主公難道就不怕宋廷見我軍如此能打,便派我軍前去河北或太原抗擊金人?如此一來,只怕是個兩敗俱傷的結果。”

三娘擺擺手道:“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到帥帳內商議。”當下三娘便引黃文炳、林沖往帥帳內而去。

到了帥帳內都坐定了,孫二孃、瓊英自在帳外守護,三娘命人掛起中原地圖來,指著河北與太原等地道:“如今金人退兵,宋廷雖然去了割地求和的詔書,但我想一旦金人退過黃河,宋廷必定不會按照約定割讓太原等三地。一來此趟勤王有功,乃是主戰派李綱、种師道等人功勞,主戰派眼下在朝中還是能壓過主和派一頭,是以將來宋廷會聽主戰派言語,派兵求援太原,收復河北失地。二來新皇帝帝位不穩,待得那位道君皇帝太上皇回京後,但凡這位太上皇支援的事,新皇帝必定會要反對,否則他的皇位如何能立威?而我們那位太上皇定是求和的,是以新皇也只能求戰,方才能掌控朝局,與太上皇分庭抗禮。是以我覺得宋廷接下來定會撕毀和約,與金人再戰。”

黃文炳皺眉道:“那這樣的話,朝廷一定會把最能打的軍馬派往太原、河北,我軍一旦遠離山東路,該當如何用兵?難不成真要和金軍鬥個兩敗俱傷不成?”

第五章一腔熱血何籌措 百姓戰爭做棋眼

便在帥帳內,聽了黃文炳的話後,林沖也是一怔,山東路軍馬雖然驍勇,但除卻守禦之外,最多也就能派六、七萬軍馬出山東路作戰,金軍也不是軟弱的宋軍可比,是以七萬軍馬不論是到河北還是太原,對上十餘萬眾的金軍,都沒有必勝把握。況且金軍也是驍勇善戰,即便最後得勝,只怕也是慘勝,想到這裡,林沖也才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