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小錢德勒先生是那種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的命硬之人,在歐洲戰場死過一回的他估計不會那麼容易死的……應該是吧。
於是我們的尤里…馬林同志從這一刻開始就走上了著名託派分子的不歸路。
現在那個什麼“教授先生”很有可能是第三國際裡面的人,說不定還有直通莫斯科的渠道,那麼在他面前自然要這麼說:
“‘維斯瓦河上的奇蹟’第一大功臣是畢蘇斯基……”
“第二大功臣是烏里揚諾夫……”
“第三大功臣是斯大林!”
尤里…馬林這幾句話一出口,廳內一陣大譁。就連城府很深的教授先生都皺起眉頭,一臉的不以為然。
“尤里,穩住穩住,千萬別激動。現在你什麼話都別說,只管抽菸就行了。”
“尼奧,真的能行嗎?”
過了好一會,教授先生重重地敲了敲菸斗,大家聞聲都安靜了下來。而他老人家直視“正義閣下”說道:“馬林先生,你這麼說有什麼理由嗎?”
尤里神情不變地道:“理由嗎,我自然是有的……”
華沙戰役失敗這口鍋實在太大,大到列寧都不敢自己一個人背,而巨鎬和鋼鐵兩位革命同志也為讓對方背鍋吵得十分厲害。實際上,作為俄共總書記的列寧、蘇維埃軍事委員會主席的巨鎬和西南方面軍政委的鋼鐵,他們三個都負有黨組織領導責任。
看清楚,這三位身份都是各級黨組織的領導。
不過既然要當託派,自然就要讓鋼鐵同志背鍋咯。而且他的責任確實不小。
1920年攻打波蘭的紅軍兵分兩路,27歲的軍事天才“紅色拿破崙”圖哈切夫斯基指揮北路紅軍,用他的話說,他要用刺刀帶給波蘭的工農幸福與和平。而南路紅軍的統帥是葉戈羅夫,政委就是斯大林。
從5月到7月上旬,這兩路軍隊那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值得一提的是,南路軍當中有一支赫赫有名的部隊,那就是謝苗…布瓊尼指揮的有著“紅色哥薩克”之稱的第一騎兵集團軍。
然而這個大好局面終結在了1920年7月18日列寧同志親自發布的一道軍事命令上。
因為7月19日是第三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在彼得格勒召開的日子。第二大功臣列寧同志要在大會開幕前給來自世界各地的與會代表們看看,蘇俄攻打波蘭並非報私仇,而要打到匈牙利,解放全歐洲、直至全世界。
要攻佔匈牙利,就必須南下攻克軍事重鎮利沃夫,攻下這座城市意味著開啟了通往匈牙利和巴爾幹半島的大門。於是就在第一騎兵集團軍即將和北面的紅軍匯合,一舉攻克華沙之時,他們的行軍路線卻出現了一個90度的急轉彎。
雖然前頭加了一個“紅色”的字首,不過哥薩克還是那個能幹出江東六十四屯慘案的哥薩克。信奉東正教的他們本來就和信奉天主教的波蘭人是世仇,這次信仰更加純粹和堅定的“紅色哥薩克”更是把大**禍害的非常慘。
所以這場“世界革命”就演變成了民族戰爭和宗教戰爭。波蘭各個階級的兄弟姐妹們拿起刀槍讓哥薩克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對紅軍來說幸運的是,此時圖哈斯基的北路軍按計劃包圍了華沙,波蘭不得不從南路抽調部隊北上。哥薩克才得以撤出戰鬥,筋疲力竭地原地休整。可是紅軍戰線因此從華沙綿延至利沃夫以北,橫跨數百公里。南北兩支紅軍結合部有了一個巨大的空洞。
在這個時候,列寧和托洛茨基的戰略意圖依然還是主攻華沙,所以從加米涅夫到圖哈切夫斯基的紅軍高階將領也反覆催促第一騎兵集團軍改道北上去填補這個空白區域。
第三大功臣鐵人同志關鍵時刻起到了關鍵作用。對世界革命事業忠貞無比的他說服了第一騎兵軍的謝苗…布瓊尼不去援助的西北軍而是依然南下,誓要把世界革命這股浪潮從匈牙利浪到羅馬尼亞。
可是在利沃夫這座城市裡面,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不管是老人還是孩子,不管是官員還是平民,他們都沒有這個革命覺悟。所有人拿得起槍的人都披掛上場就是要堵住這股浪頭。
幾乎與此同時波蘭軍隊出其不意地繞過包圍華沙的紅軍左翼,將其包圍。紅軍在內外夾擊下立時土崩瓦解。
這就是波蘭……嗯,人類歷史上著名的“維斯瓦河上的奇蹟”。
還值得一提的是,繞道北上救援的哥薩克和波蘭翼騎兵在烏克蘭和波蘭邊境爆發了人類歷史上最後一場騎兵大戰。戰爭的結果既慘不忍睹又荒唐不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