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燕人周旋,脫身不得地時候,遠方前線的方輕塵,已經又是幾日幾夜,沒能好好合眼。祁士傑率部追擊衛軍,一路十分順利,只打得衛人狼奔豕突,四方逃竄,一路留下無數屍體,數十萬大軍,最後有命回到衛國地不足萬人。而方輕塵所率的這一路秦兵,卻迎面撞上了吳國增援的大本來,能征善戰的吳王,一直留著重兵鎮守國內,防範蕭家,可在得知秦旭飛起兵攻擊京城之後,他再也按捺不住,終於親自領了八萬大軍,直接攻進秦國來接應己方人馬。方輕塵引兵一路追擊吳軍,眼看就可以將其全部圍殺,卻是突然遭遇強敵,功虧一簣。如果不是因為帶兵的是方輕塵,忽逢此變,強弱易位,寡不敵眾之時,秦軍怕是要吃大虧。幸得方輕塵臨危不亂,以精銳騎兵反覆衝突斷後,令大隊人馬及時退到險要處駐守,他們這一支五萬餘人的兵馬,才沒有被吳王的軍隊擊潰。吳王眼看自己的軍隊損失如此慘重,極為震怒,對著秦軍日夜猛攻狂打,但秦軍在方輕塵的指揮下,藉助險要,穩紮穩打,雙方對峙了五六天,吳王已領教了方輕塵的指揮能力,心知肚明,想吞下這支軍隊不易。他根本不敢長時間將國內僅餘的強兵一直駐在秦國國內,算算時間,祁士傑部能趕來增援的時間也已經不遠。眼見戰機已失,吳王只得咬牙切齒,忍痛退兵。此役攻秦,吳軍出兵二十萬,其中精銳可戰之士有十六萬之眾,但最後能在吳王的接應下,安然退回吳國的,不足四萬。吳國因此元氣大傷,軍力大減,國內後族蕭氏的風光勢力因此大盛,這卻是後話了。吳軍撤離,方輕塵也不敢貪攻急進,引了軍隊一步步慢慢向前,吳王退一處,他們方進一處,不肯多走一步,直到吳軍完全退出國境,秦軍上下,才大大鬆了口氣。方輕塵仍不敢大意,讓全軍在邊境處駐紮下來,修砌殘敗的城牆,收拾戰後的混亂,重新恢復邊關重鎮的戰力和防禦能力,同時派探馬不斷檢視吳軍動向,確知吳軍應該不會再來攻擊,這才把指揮權交出來,自己則輕騎快馬,趕去京城,找秦旭飛算帳。虧大了!誰想得到,這份不要工錢的苦力,他最後居然做得這麼辛苦!
第二百六十六章 意欲何為
秦國這一場大亂,燕國成了最後的贏家。他們撤退得不緊不慢,有條不紊,秩序井然。柳恆率軍試探性地追尾攻擊了兩三次,雙方便罷手,然後雙方便公開簽訂了那早就私下議定的合約。燕國交出所有被占城池,退出國境,與秦國永結友邦,攻守互助。而秦國用這一路追擊衛吳潰軍,所繳獲的財物珍寶,支付給了燕軍,以作為燕國助秦平亂的“軍資”。當然,按照和約來說,秦國還欠著燕國大筆的錢,要分年償還。只是,秦國其實並沒有打算一定要履約,燕國其實也並沒有指望剩下的錢真能拿得到。和約,本來就是為著有朝一日撕破而存在的。秦國如果強大了,自然可以有無數種方法不認賬,燕國對此也不甚介意。他們只需要有一個冠冕堂皇的幌子,可以讓他們將在秦國幾乎寸草不留地搜刮到的一切,光明正大,安安穩穩地運回燕國,充實燕國的國庫。那才是他們得利的大頭。他們也只需要紙面上一張漂漂亮亮的和約,可以對國內的文武百官,平民百姓們,有個交代。燕軍不是敗退,不是被迫撤離,而是任務完成,榮歸故里呢。帶著傷兵,帶著死去的燕兵的骨灰,帶著從血火中鍛煉出來的新兵悍卒,也帶著自秦國民間搜刮來地所有財物。還有本來吳衛辛苦搜刮而來,又由秦人轉交給了他們的財物珍寶,燕軍盆滿缽滿,浩浩蕩蕩,一路榮歸。吳衛不是不懷疑的,不是不憤怒的。但是沒有證據,能說秦燕有何私下交易,卻也無可奈何。其實,就算有證據,又能怎麼樣。國與國之間。難道還真的有道義可講。燕強而吳衛元氣大傷,只憑這一條,燕人就可以高枕無憂。國土已靖,秦國國內那些儒生清流們,終於有人開始感到已經足夠安全,可以站出來指手劃腳。痛斥將軍們無能無勇,賣國求榮了。不過,這樣的聲音,在剛剛經歷了戰亂痛苦地百姓之間,就入泥牛入海,不起波瀾。至於多年之後,安定的日子過多了,史書之上。會不會記載一筆喪權辱國,秦旭飛不介意。柳恆不介意,軍中眾將,都懶得去介意。而此時此刻,方輕塵千里一騎,也已經來到了大秦國劫後的都城。方輕塵來到秦國京城之外的時候。是一個夜晚。城中仍在宵禁。別說是百姓,就算是官員們。此時要出入行動,都不是易事。不過,這一切對方輕塵都不是問題。他輕易就叫開城門,輕易就從守城門的將軍那裡問出京城地大致情形,輕易就讓人家將軍大人安排親兵領他去皇宮,也輕易地讓守衛皇宮的將軍給他大開門禁,親自為他帶路。方輕塵在秦旭飛軍中呆了幾個月了,平時又顯眼得不行,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