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大將的死的確很可惜,但是,在草原大天神明意志的指導下,北夷一定會戰勝該死的魏狗。
俺答部族的軍事貴族們不僅沒有要回全軍統帥指揮權,還落個被所有草原人唾罵嫌棄的結果,真是要有多鬱悶,就有多鬱悶。
這夥人一合計,與其全族都被真波那個傻子害死,還不如退出這場戰事,跑遠一點的地方修養生息,待他日再與魏人決一死戰。
這決定卻遭到然赤的妻族那系斷然否決,他們與族裡的其他人不同,他們是真正要為然赤報仇,若不能以然赤一手培養起來的重騎軍團踏平魏都血少皇城一雪恥辱,他們絕不苟且偷生。
俺答部族和外面罕東都的骨幹們還沒有爭出個子醜寅卯,內部先亂了。
不日,強大的俺答部族分成三派,一部分軍事貴族揹負懦夫的罵名,帶著部族人馬向陰山山脈方向遷徙;一部分人還是相信真波王子能夠為他們建立起真正的國家;剩下的就是復仇者、為然赤,為羊直,為那些死在蒙漢戰役中的親人們。
訊息傳出,北疆內外,京師朝野齊齊震動。
這俺答族可算是重騎軍團的主力,沒有俺答部就沒有所謂的北夷鐵騎。魏軍和北夷打那麼多年都啃不動的硬骨頭,竟然在短短兩個月時間裡,四分五裂,也怪不得所有聽到這話的人要張開大嘴呼曰,不是在做夢吧?
事實確實後,魏國上下吃下定心丸,這北夷滅定了。
就衝著海世子夫婦那手腕那財力那權勢氣魄,掃平北夷大草原指日可待。
然而,這樣好的形勢,卻不符合一個人的謀算。
夏侯雍萬萬想不到北夷倒得這麼快,他只想到一點,絕不能讓司馬昶成事。海公公與他一拍即合,兩人聯手向新帝,內閣及朝野施加影響力,誇大蕃王世子接掌軍權的可怕弊端,主要用意是奪取司馬昶即將到手的勝利。
為防止司馬昶控制軍隊像二皇子一樣再來次謀逆事件,夏侯雍和海公公這麼勸說新帝,趕緊把司馬昶從北邊招回京找人看著,晚了要出大事。
魏仁帝因為服食秘藥,這時候幾乎是完全聽從海公公的意思辦事的。
他一聽有這麼嚴重的隱患存在,馬上叫內閣,六部擬旨,召回司馬昶,換其他人去領軍打北夷。
()免費TXT小說下載
但這一旨意遭到文武百官強烈反對,就算再不會打仗的文人也知道臨陣換將這一大忌,絕不可取。
俺答部族是分裂了,但整個北夷還是一塊硬烙餅,不熟悉北疆時局的將領是無法應對這樣的局面的。而且,現在把司馬昶換掉,換上新將,就是給北夷喘息的機會,好時機稍縱即逝,那魏國就失去一次殲滅宿敵的好大良機。
兵部上書,不能換將十條,朝野輪番拜讀,掀起一波京師紙貴的大風潮。
魏仁帝堅持要換人,他指派最信任的夏侯雍出馬。
人選確實好,夏侯雍熟悉北夷人作戰風格,又常年駐守北疆,派他去打沒了老虎牙的北夷鐵騎,那就跟拿屠龍刀切蘿蔔一樣簡單輕鬆。
內閣三位輔宰,六個文武輔政,以及一大票富有影響力的官僚,堅定地駁回新皇帝的意志。
魏仁帝光火,一定要個理由。
沒人願意搭理皇帝,後來還是他以前的謀臣,次輔裴少俊回了句:現在不是存私心爭權利的時候,等把北夷滅了,夏侯雍他們想怎麼跟海世子折騰,大家都沒意見。
老臣們端著架子,說皇帝太年輕,為了祖宗留下來的江山社稷綿源流長,還是先回宮裡學習先帝爺的起居注。總之,一句話,先拿下北夷,其他事另說。
朝中大臣對新帝如此不感冒,實在是因為這個新帝做事太出格了。
大行皇帝新喪,屍骨都沒裝僉,他就躲在後宮跟他父皇的女人鬼混,別以為那些老臣看不出來他骨子裡是什麼東西,俗話說得好,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還有一句叫沒有不偷腥的貓,新皇帝要找女人緩解壓力,大家也不會不近人情地不讓他找。問題是這人天天嗑藥不理政事只管和後宮女人鬼混,真是比景帝更混賬千百倍。景帝好歹有腦子有謀算有帝王之風,這個仁帝根本就是扶不上牆的爛漿糊。
大權旁落一點都不稀奇,魏仁帝使勁朝野與六部眾臣,心裡存氣,正想動用他的帝王特權,暗中命令密廠衛幹掉那些硬骨頭,這藥勁上來了。
魏仁帝狂打哈欠,他困了,有事明兒再說。
海公公、夏侯雍沒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又出新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