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大寺廟,再怎麼冷清也少不了遊客,不大會兒,就有一圈人圍著看熱鬧,既震驚中風的池家老太太中氣十足,又笑這池家人果然都是好張揚的性子,爆家醜都要爆得天下皆知。
顧家琪看差不多了,扶著帷帽上前,輕聲細語地勸老太太消氣,三位長輩也是好意。
池老太太吐痰呸,拿藤杖指著三個跪地討饒的兒媳喝道:“你們都給老太婆收起花花腸子,當年老太婆就說過,誰敢把池家子孫嫁入皇家,就滾出池家!老三家的,你自己走,還是老太婆趕你走,你自己掂量著辦。”
潘氏貴為一品重臣太師之妻,又是東宮太子妃的孃家長輩,在京裡貴婦圈子裡地位那是既貴且重,人人敬三分。池老太如此不留情面地拿忤逆家法說事,臊地整張臉都沒地兒擱。
顧家琪又低低耳語相勸,池老太太看看人群,再呸一聲,道回府再收拾你們。
“丫頭,你是沒吃過老太婆家幾頓飯,但老太婆還認得這人心是怎麼長的。”池老太握著小姑娘的手,音量不減地說道,“聽老太婆一句勸,咱們嫁雞嫁狗都不嫁皇家人,啊,老太婆給你做主,挑個好的。也算給你那牲畜生母,做點補償。”
顧家琪的臉和聲音都擋在厚厚的帷綢裡,外人不知她答說什麼,只看到池老太太歡歡喜喜地離開相國寺,小姑娘的婚事應該都由老太太拿主意了。
池太師很高興老母親寺廟一頓抽,毀了二皇子的奸計;但是,池老太太當眾放話要潘氏滾回孃家,照辦吧,這叫打太子妃的臉;不照辦,那就是不孝。更讓太師頭疼的是,池老太給小姑娘挑女婿,不要媒婆,她要自己一家家上門挑。
哦,這事的驚人度,真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池太師很頭痛,他想勸勸老母親,但被家人所阻,就由著老太太吧,趕緊把那小禍根嫁出去,再不嫁,他們都要被老太太活活打死了。
三位老爺還可以借上朝辦事躲過去,家裡女眷孫小輩兒的全天候捱揍,老太太吃飽睡醒就打,照三餐打不誤。
池太師的鼻樑還隱隱地痛呢,便採納了全家人意見,酈山公主婚事交付池老母操心,讓其他人去爭個夠。
訊息放出,全京城聞風而動。
大家雖然不能酈山公主為正妻,但已統統把家裡室外通房全都處理乾淨,以最情深意重的姿態等酈山公主遴選。這緊張慎重架勢,可比皇家公主選駙馬那會子更上心,規模也更宏大。
這會子不要太子二皇子兩頭費心,這些高門大戶人家為自家名聲,也不約而同地出聲說,小姑娘年紀小,家裡又沒長輩管教,被人騙稀裡糊塗地做了些糊塗事,也難免的嘛,骨子裡還是好的,懂得孝順,敬重長輩,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如果小姑娘是個跟她娘一樣的惡東西,能讓池太師的八十老母從床上爬起來,不辭辛勞地為她張羅婚事。京城誰人不知為了池家門風,池老太太當年差點兒燒死池越溪明正宗法。
池老太太不畏皇權據理力爭大義滅親的壯舉,那都是給收進貞節烈婦志錄裡,放在官府邸報上校刊發行的。
老太太是嚴苛,但魏國上下誰人不豎拇指說聲好。
沒有規矩何成方圓。放到哪朝哪代都對這樣敢於維護風氣的老母親大書特書,大讚特誇的。
京城的清流志士,穩重的老中青臣子們,不管是皇帝黨,還是太后黨,對池老太太都是無比敬而禮之的。
金鸞寶殿裡的皇帝是個荒唐的無道德君,整個社會更迫切需要如池老太太這樣剛正無畏的衛道者。如同言官列諫君王,流芳千古;老太太捍衛綱常,德載史冊。
在這樣的氛圍下,京城人自發地站在崇文門大道上等池老夫人出門挑孫女婿,人們等這位傳奇老太太病癒一聲吼,等看她手裡那根敢在大相國寺鞭打皇子的紫藤杖,等著她那一身浩然正氣驅散滿城的烏煙瘴氣。
老太太如同凱旋歸京的大英雄,受到人們發自內心的擁護與熱情歡迎。
池老太太有點受寵若驚,要知道,早幾年,池家老太出門,大家不說厭棄,至少也是鄙夷取笑池家人又開始丟人現眼。
如今人們說,池老夫人不愧為一朝重臣太師之母。
長街上,有人問池老太太吃了什麼靈丹妙藥,能有這樣好的精神頭。
非常安全又是大家亟待知曉的問題,池老太看一眼和她同樣中風靠輪椅行動的同輩人,道都虧了那丫頭。池老太想起自己年老受的苦,就捶胸,說著家門不幸招那麼個惡鬼,拾掇著人害她,要她活活疼死餓死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