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建議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不過是一個藉口,由此也可見這個傢伙野心之大。
李無鋒給司徒泰帶來的壓力和緊迫感是超過任何人的,這也是他急於與司徒朗達成協議爭取早日登基的主要原因,李無鋒表現出來的擴張勢頭對於帝國規國內其他人來說也許還是一件好事,畢竟李無鋒現在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對外徵略之上,對國內的事情似乎一下子不感興趣起來,能夠揚唐河國威是帝國上下都樂於見到的,但冷謙卻並不這樣認為。
作為自己的第一智囊,冷謙點破了這中間的關鍵,認為李無鋒此時在帝國內部韜光養晦不動聲色,卻在外部大肆攻略,一方面是藉助強大軍事力量吞併鄰地壯大自己實力,另一方面卻是藉助對外征戰來激勵士氣磨練軍隊,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李無鋒百戰百勝揚唐族聲威的形象深入帝國民眾心中,這一招比他直接參與帝國內部的爭奪更為厲害陰狠,連冷謙都對李無鋒這種從幾年之前就開始做起的形象工程深感佩服,潛移默化,帝國內部民眾幾乎都對這位被稱作帝國英雄的人崇拜不已,這在爭取民心上已經為他佔盡了先機。
司徒泰沒有想到冷謙的分析是如此透徹精闢,這也促使他想盡快登上皇位以便採取措施限制和約束李無鋒影響力進一步擴大,但有些事情卻又是急不得的,處於這種情形下的心力煎熬讓司徒泰有一種坐臥不安的感覺。
第五十六節 糧與財
但這還不是最讓司徒泰焦心的問題,擺在司徒泰面前最大的難題還是糧食和財政問題。燕雲和東大陸其他地方一樣全郡欠收,各地儲備糧食已然告罄,如果不是各地商人大規模的與海上的倭人進行走私交易,只怕問題還要嚴重許多。
對於燕雲甚至東海的商人們的公然走私糧食行為司徒泰在冷謙的建議下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某些時候,他還不得不透過這些商人進口大批糧食來彌補自己軍糧以及儲備用糧的不足。
好在倭地近些年來一直風調雨順,糧食連年豐收,倭地官方和民間都儲存了大量糧食,而眼下倭人又奪佔了堪察加島和寶島,軍事力量的急速擴張也使得他們急需進口大量的鐵、銅、煤、木材、桐油、生漆以及馬匹等各種戰略物質。
倭人侵佔了琉球群島、堪察加島和寶島之後又突襲了自己海軍,司徒泰已經命令自己控制區範圍內進行海禁,嚴禁沿海各地與倭人進行物資交易,但並未收到應有效果。首先是司徒元控制下的泉州與倭人交易量急劇攀升,迅速取代了登州、金陵、餘杭成為與倭人商貿往來最繁忙的港口,而米蘭人和南洋諸國也同樣參與到了與倭人的交易當中來,南洋聯盟甚至成為了倭人把包括多頓和唐河佔領區內人口販賣為奴的最大買家,大批的平民被倭人用大船運至南洋聯盟諸國傾銷,讓南洋聯盟那些奴隸販子們喜笑顏開。
而這種行徑也在唐河帝國內激起了極大反響,這也讓保守糧食短缺之苦一度想開放海禁的司徒泰又不得不繼續維持海禁令,只好在暗中大大放鬆了對海禁的管制,透過糧食走私,大批戰略物資運入倭地的同時,倭人的糧食也大量湧入,大大緩解了自己佔領區的糧食緊缺問題,而中大陸南部沿海地區的糧食也開始透過南洋聯盟轉口進入自己的領地,雖然在價格上上漲了許多,但在客觀上卻實實在在的減輕了糧食緊缺的壓力。
糧食問題在沿海地區的確得到了有效緩解,但在內地尤其是水運難以抵達而交通條件又較差的地區卻仍然存在,而糧食壓力得到緩解所付出的代價就是倭人軍事實力尤其是海上軍事力量的進一步增強以及自己的財政接近破產,而東海、江南控制區的商人們此起彼伏的抗議浪潮也使得自己不敢再輕易加徵稅厘,大量工商資金和業者的外流也讓司徒泰商透了腦筋,以至於在普爾人效仿卡曼人在黑山和龍泉的惡行之後丟棄下的雲中府竟然無人問津,連司徒泰自己也有意迴避這個問題,憑他現有的財政根本不足以解決雲中府現在這一爛攤子。
貸款?向誰貸?東海和江南的商人們似乎已經有串通一氣的架勢,不但瘋狂轉移資金和人員,而且不約而同的婉拒了自己的貸款要求,這分明就是一種挑釁,但在自己尚未登上皇位之前,他不敢再啟事端以妨害自己的登位大計。向一直支援自己的燕雲和東海土地貴族們借款?這些土地貴族們倒是願意,可是這不是一個小數目,他們也是有心無力。向外大概就只有司徒彪和李無鋒了,可司徒彪現在正是全力擴張自己勢力之時,只怕不會應允借款與自己,而李無鋒這個傢伙指東打西,聽說在印德安更是大撈特撈,雖然囊中豐厚,但他會借給自己麼?
有時候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