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大秦漁場的輝煌,能讓大秦漁場起死回生。
現在,秦時鷗就要這麼做了。
得知漁場開始大規模進行捕撈,一行漁夫們都興奮起來,是的,他們受僱於大秦漁場拿的是工資,可是按照漁場的規矩,只要開始出產漁獲,他們是有分紅的。
對於秦時鷗的豪爽,漁夫們已經體會至深,漁場的漁獲如何他們也清楚,這些結合起來,就是每個月拿個幾萬塊分紅不成問題!
秦時鷗以為將豐收號開出去捕撈就行了,結果漁夫們忙忙碌碌開始準備東西,各類盛在盆子裡的魚蝦蟹、水果、篝火、桌子,看上去像是要聚餐不像是要出海。
沙克給他解釋道:“漁場捕撈季開始之前,都是要進行海祭,因為加拿大的漁場都是從印第安人手裡接管的,一些印第安人的習俗就傳承了下來。”
明白之後秦時鷗啞然失笑,孃的他還以為加拿大人講究科學,其實全世界各地都一樣,總有迷信殘留。
看到秦時鷗的不以為然,沙克認真的說道:“不,BOSS,我們這不是迷信,而是表達自己對海洋的尊崇與敬畏。還有,‘上帝管轄天空與大地,海洋和幽冥依然空白’,《聖經》是不會說錯的。”
沙克說的也對,海洋神秘莫測的脾氣,是漁民們最害怕的,保持對它擁有敬畏之情總是好的。
海祭又叫捕魚祭,傳承與紐芬蘭的印第安比沃蘇克人,也就是美國人口中的紅印第安人。在他們族中,捕魚祭是僅次於豐年祭的一場盛典。
根據紅印第安人習俗,捕魚活動常在婚喪喜慶之後舉行,後來發展成了海祭開啟捕魚活動,豐年祭代表捕魚活動結束。據說英國人登陸紐芬蘭之後,紅印第安人曾多次誠摯邀請他們參加這些節日。
這有些諷刺,英國人滅絕了這個土著民族,卻又繼承了人家的一些習俗。
沙克將海祭的流程和秦時鷗說了一下,其實很簡單,已經沒有紅印第安人那樣繁雜認真了。
以前紅印第安人舉行海祭的時候,首先是在出海口搭建連綿的帳篷,全族都要遷徙而來。然後撿拾海岸附近的大石塊製成祭臺,祭司謹慎的將祭品和捕撈工具擺放在祭臺上,向海神祭拜並念出祝禱之詞。
完成海祭滯後,比沃蘇克人的各位族長會接受祭司訓令,整理裝備尋找漁場進行捕撈。
他們要在海外生存三天兩夜,禁止女性上船,禁止吃從陸地上帶上的食物,只攜帶捕撈工具和淡水上船,然後就地取材在海上吃生魚片之類,最後帶上豐收的水產迴歸。
海怪、煙槍和公牛帶人將木桌抬上豐收號甲板,海灘上燃起篝火,盆子裡的鱈魚、龍蝦、皇后蟹之類的祭品擺放上木桌,豐收號出港。
海祭開始,捕撈季,也開始了!(未完待續……)
552。第一批漁獲(7/10)
豐收號離開碼頭,乘風破浪開向深海。頭頂一艘直升機在呼呼飛動,伯德的眼睛在雷達螢幕和海面上不斷掃視,將一些資訊傳遞給下面的漁船。
聲吶探魚儀的螢幕在不斷跳動,過濾著搜尋到的漁獲資訊,尋找著之前定位的大型鱈魚群。
之前漁夫們幾乎天天要出海,每次出海就是上千塊錢的柴油,所做的大部分工作是為今天來鋪墊。
聲吶具有捕捉與標記功能,他們一次次在漁場裡巡遊,將遇到的魚群進行標記,按照順序來捕撈,不是隨便找個地方下網就行了。
海神意識在水中穿行,一群群大魚搖頭擺尾而來。
短小精悍的鯖魚,細長的大西洋鯡魚,肥碩的大西洋大馬哈魚,外表亮麗的銀鱗大馬哈魚,巨大矯健的黑線鱈,成群的大西洋鱈,連綿成片的青鱈和紅鱈。
這些魚是漁場最常見的種類,幾乎遍佈每片海域,只有數量多少的差別。
海神意識往深水處穿行,大菱鮃開始出現了,這種身體扁平的珍貴海魚小心翼翼的在水裡遊動著。幾條兩三米長的金槍魚呼嘯而來,大菱鮃立馬貼到海底,扁平的身軀好像一個紙板,金槍魚沒有看到它,便遠行而去。
一條兩米多長的大比目魚快速遊動了過來,它對同宗同屬的大菱鮃不感興趣,向著一群通體鮮紅的金眼鯛游去。
體長一點不遜於大比目魚的王大馬哈魚也出現了,它張開嘴巴露出尖銳的牙齒,大比目魚選擇退卻。
一條笨拙的翻車魚晃晃悠悠的在水裡遊動著。對於身邊經過的殺手們它充耳不聞,一幅破罐子破摔的樣子。偶爾有幾條魚會被它身上分泌出的激素吸引。靠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