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劍飛撇撇嘴,懶得去解釋自己從哪兒來。不是說什麼國別歧視,放20年後每年都有一大堆中國明星跑來戛納,法國的司機自然不會再問是不是日本人,反而日本人有可能被問是不是中國來的。
因為國際電影節的存在,戛納這個海濱小城在每年初夏格外熱鬧,像馬丁內斯這樣的高檔酒店得提前幾個月預定才能住進去。
從明天開始,康劍飛就得帶著手下的人搭展臺做展出。不過搭臺和接洽的工作都有專人負責,他反倒是最閒的那個。
戛納影展的報名是無門檻的,小學生拿個dv拍螞蟻搬家的片子都能報。只不過能不能入選就得電影節的評審們說了算。
從報名、審查樣片、複審,再到最後的確認,戛納電影節的整個註冊報名環節長達數個月。康劍飛在三個月以前就寄出了樣片,後面的複審和確認其實都是走過場,只需要在影展開始前兩週拿出放映複製就行。
一個新人導演想要入圍戛納的競賽單元,其機率跟買彩票差不多。而那些極有名望的大導演,其作品在電影才開機時就被內定入選。因為電影節方面需要他們來擴大影響力。
當然,也有導演因為各種原因,根本不鳥電影節組委會的邀請。
康劍飛多多少少算是個國際知名導演了。多部電影都在歐美熱映過。戛納電影節熱情接納他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康劍飛在亞洲的名氣極大,能夠幫助戛納電影節擴大其在亞洲的影響力。
也即是說,康劍飛根本不用擔心《芳芳》是否能入圍。因為這在電影剛開始拍攝時就已經內定好了。
當然。入圍並不代表著能拿獎。如今每年戛納電影節有上千部電影報名,其中只有不到50部能夠入圍,而真正能在主競賽單元獲獎的,更是隻有寥寥幾部。
《芳芳》在半個多月前就被宣佈入圍主競賽單元了,那個時候康劍飛才剛剛把後期完成。如今戛納電影節的評審團正在組織最後一輪的審片,基本上要到頒獎禮的前兩天才能評出所有獎項。
……
《芳芳》的電影節展位很快搭起來,康劍飛沒有像某些小導演那樣花心思博眼球,非常直接讓人把大幅劇照做展位的牆體。
展位還沒搭好。第一次參加國際電影節的梁嘉輝,就迫不及待地跑到過道上見人就發電影宣傳冊。
康劍飛把梁嘉輝喊回來。笑道:“用不著這麼心急吧?”
梁嘉輝有些窘道:“我就是想多讓幾個人知道我們的電影。”
“宣傳方面不要擔心,我都安排好了,今天是故意不讓蘇菲。瑪索露面的。”康劍飛自信滿滿地說。
梁嘉輝不解地問:“整個劇組,就蘇菲在法國最有名氣,我覺得把她作為宣傳重點最合適。”
“她當然是宣傳的中心,不過有時候不露面更有神秘感。”康劍飛說道,回到展臺後優哉遊哉地翻著法國雜誌。
展位剛開始搭建的時候,根本沒人來理他們這幫亞洲人,不過當蘇菲?瑪索的形象出現在劇照中時,很快就聚集起幾個法國的記者。
魚兒上鉤了!
其中一個法國記者用英語問道:“請問這是蘇菲?瑪索的新片嗎?誰是這部電影的導演?”
康劍飛坐在展臺後動也沒動,他早就聯絡好了法國這邊的幾家媒體,等電影首映後就幫忙炒作,對眼前這種過路小記者不需要太熱情。
梁嘉輝見到有記者過來詢問,立即就高興起來,把幾份電影宣傳冊發給幾個記者,介紹道:“我們這部電影叫做《芳芳》,已經入圍了主競賽單元。”
“噢,原來你們就是《芳芳》劇組,你就是康劍飛導演?”其中一個記者高興地說道。電影節的入圍名單半個多月前就公佈了,他們這些娛樂記者也是研究了一番的。
不過戛納電影節的入圍名單並不是什麼提名,只會公佈入圍電影的名稱、產地和導演,所以現在這些記者只知道《芳芳》是部康劍飛拍的港片,根本不清楚主演是誰。
梁嘉輝往旁邊避了避,指著康劍飛說:“這才是康導演。”
不得不說,康劍飛雖然在法國小有名氣,但還真沒幾個能把他認出來。
康劍飛慢吞吞地站起來,那記者高興地和他握手道:“康,我是《馬賽電影旬報》的記者斯特凡,我喜歡看你的《倩女幽魂》,它簡直令人驚豔。我可以給你做一次專訪嗎?”
“專訪就不必了吧,我想我可以在這裡回答你的提問。”康劍飛禮貌地笑道,直接拒絕這家小報的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