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也有一教之下,分析數派。總體而言,教以經義、心法而立,派以府邸、門人而定。
紅髮老祖之提議,極樂真人之倡導,在座不少旁門宗主、道門散修,俱是覺得大為有理。紛紛出言贊同。
陷空老祖也是一方豪強,叫他拜在五臺門下,也難拉下這個臉面,但是與五臺派平輩而處,同為上清截教弟子,自無不可,當即欣然接受道:“這般處置實在妥當,我陷空島一脈願意遵守上清道規,與五臺同為截教弟子。”
天師派教祖天靈子也是十分贊成:“我這個天師派說來也是修習上清道法的,只是一向偏居西南一隅,世人多以我為旁門,今日恭逢五臺盛典,方明白根源,自然願迴歸截教門牆,恪守上清道規!”
除此之外,麻冠道人司太虛、金針聖母、紅花姥姥、凌虛子崔海客、明夷子、大呆山人、明珠禪師等散修也出言贊同。
極樂真人又道:“諸位道友看來無有異議了,不過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我等雖說都是截教弟子,各有門派,可是還要有個掌教方好。我看這掌教一位,非五臺派趙道友莫屬。諸位道友以為如何?”
眾人紛紛轟然贊同,坤元忙止住道:“小道才疏學淺,萬難擔當。以我之見,極樂真人道行高深,大荒二位前輩也是前輩真仙,便是陷空道友、天靈子道友等也遠勝與我,掌教一位還請另尋高明,於我是萬萬不能的!”
烈火真人聽罷,大聲叫道:“趙道友此言大繆,極樂真人、大荒前輩確是道行高深,毋庸置疑的,可如今上清聖人真容降於五臺望海峰上,道友又得了道藏真傳,身份非同小可,日後道果大成,無可限量。除你而外,何人有此德能,擔此重任?”
陷空老祖、天靈子等人齊聲贊同,固請不止。極樂真人與大荒二老也是不住勸進。坤元只得道:“小道是不願擔此虛名受累的,只是為了我上清諸位道友,願意分憂解難,不過這掌教之名是萬萬不可的,不如便喚作上清祭酒、截教總召,作個主盟之人,另外延請德高望重之前輩為長老,同商大計,如此可好?”
當即諸人不再為難,定下了坤元乃為上清截教祭酒,極樂真人、大荒二老、陷空老祖、天靈子、烈火真人、麻冠道人司太虛、金針聖母、紅花姥姥、凌虛子崔海客、明夷子、大呆山人等為長老,其餘如明珠禪師、藍髯道人姬繁、陰陽叟司徒雷,紫雲宮主等自度行輩功行,無法比擬,只暫時記名截教門下。
曉月禪師見狀連連禮讚道:“老衲所學,皆在太清道法,雖可道法互為參詳,畢竟不是截教路數,不過雖非同教門人,也是三清弟子。彼此交好守望,也是應該的!”
不夜城錢康夫婦、崑崙棄徒陰素棠、赤城子皆是玉清闡教一脈,聞聽也隨聲附和道:“老禪師所言甚合我意,還望趙掌教海涵!”
坤元笑道:“理當如此,便是如毒龍道友這般,魔教出身,只要能上體天心,不違天理,皆是我上清截教的至交好友!”
錢康夫婦、陰素棠、毒龍尊者等一齊施禮讚嘆。
席間崑崙、武當二派首腦互相目光交匯,暗通心意,也紛紛表示,彼此雖非同教,也俱是三清教下,自然無有嫌隙,希冀互為奧援,永結同好。
只天乾山小男真人、謝山、鐵蓑道人寥寥幾位,多於峨眉淵源甚深,不願參合。乃辭行而去,與峨眉傳遞訊息。
葉繽挽留謝山不住,悵然若失。
在座諸人除了五臺弟子、截教門下,便是崑崙、武當二派,與曉月、毒龍等散修。極樂真人、大荒二老乃固先請坤元佔了中間主祭之位,其餘諸位長老兩廂陪侍,禮拜通天教主聖像。崑崙、武當及餘下一眾人等隨禮參拜。
一應禮讚過後,眾人又重新落座。坤元乃請極樂真人與大荒二老,四人同坐了中間主位,東席以陷空老祖、天靈子為首,五臺諸位長老與一眾截教散修,各論資歷、功行此地落座,毒龍尊者也在此列。西席上便是曉月禪師、崑崙、武當二派、錢康夫婦、陰素棠、赤城子等太清、玉清諸仙。
坤元等諸人安坐,乃提議道:“上清教法,最重符籙,也需恪守道規。我欲在教主聖像之前,為截教門人授籙傳戒,方可制斷惡根,發生道業,始可登真,名正言順為我截教弟子。諸位道友有何見教?”
眾人皆頷首示意。枯竹老人道:“掌教真人所言極是,截教弟子萬千,難免魚龍混雜,非傳戒授籙,不能教化門人,弘揚教法,且藉機裁汰不良、獎掖後進,實在是宜早不宜遲!”
極樂真人、陷空老祖等也是出言贊同,眾人又一起共商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