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購買這些技術也讓宋哲武花了大價錢,這上面的花費比購買裝置花費的還要多。
可是也有一些公司對它們的專利技術把持的很嚴,說什麼也是不買,因為它們堅信,只要把危機度過去,憑藉它們的獨有技術,就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效益。比如德國蔡司公司就是如此。
為此,李如娟也提出過和它們在中國建立合資企業,進行聯合研發和生產,這是宋哲武早有交待的。
可是這些老外們就是不買賬,因為它們不相信這個雖然古老但又很落後的東方國家,會有強大的科研隊伍和大規模的市場。要知道,合作研發那是需要有對等的科研實力才行的,那樣才會互有補益,否則實力強的一方無疑是在做技術傳授,這個帳這些老外們還是算得清的。
對於這些不買賬的公司,宋哲武也沒有辦法。不過,這並不代表宋哲武會就此罷手,他早就和李如娟交代過,明的不行,就只好來暗的,挖幾個技術人才還是可以的。這次,蔡司就被她拉來兩個工程師,當然這是花了大價錢的,不過價錢再怎麼大,也是要比明著賣技術專利要便宜的多。
不過也有一些公司很想和宋哲武的興華合作,甚至是要購買興華的專利,這是一些歐美的大的化工公司。比如美國杜邦就是最熱心的一個,這是因為興華的專利技術讓他們極度吃驚。
尼龍、丁苯橡膠、氯丁橡膠、氟利昂等等一系列化工專利,讓它們意識到,這個中國公司的巨大科研實力。
最讓杜邦感慨和懊喪的是,氯丁橡膠和尼龍它們都在這一年的4、5月份自行研發出來了,可是卻被興華搶先申請了專利。杜邦現在之所以急著要和興華合作,不僅是看到了興華的技術實力強大,它們更看到了尼龍這種人造絲的巨大經濟潛力。
杜邦總裁皮埃爾?塞謬爾?杜邦,就強烈向宋哲文表示要購買這些專利,並要求和興華在中國成立聯合實驗室。
可是,在化工領域,宋哲武是不需要和任何人聯合的,至少是在科研方面是如此,因為有了他宋哲武,現在興華化工公司的科研水平,絕對是全世界最高的。因此,設立聯合實驗室聯合研發新產品那就不必了,完全可以很誠懇地對老外們說一聲“抱歉了”。
不過,考慮到現在的中國市場有限,和杜邦聯合更有利於開啟歐美市場,迅速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而且,宋哲武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產品都在國內生產,如果沒有即將到來的抗戰還可以,儘可以讓那些老外像後世從中東運石油一樣,來中國運輸他的興華的先進產品。可一旦戰爭起來,海路被封鎖,所有的產品都會出不去,那可就是守著金山沒飯吃了。
鑑於此,宋哲武還是給在美國的宋哲文去電,同意和杜邦聯合在美國設立合資公司。聯合公司的廠房、裝置和運營資金都由杜邦出,興華化工公司以丁苯橡膠和氯丁橡膠的專利為股本,興華化工公司佔總股本的51%。
尼龍和以後興華化工公司的所有專利都授權這個合資公司生產,當然,專利使用費合資公司還是要額外每年正常付給興華化工公司的。相應的,杜邦的專利也同樣如此……
感謝“70生人”書友的打賞也感謝“sweetsnake”書友的評價票
第三百九十二章佈局歐美收穫(三)
第三百九十二章佈局歐美收穫(三)
除了宋哲文任董事長的隸屬於興華化工公司的宋氏。杜邦股份公司外,在美國,興華還有一家同樣由宋哲文任董事長的宋氏。加爾文。馬可尼電子股份公司。
這家合資公司的合資條件和杜邦那家幾乎是一樣的,只不過宋哲武拿出去的產品是收音機、電冰箱、空調和還在試驗改進階段的機載無線電通訊裝置,而且三方還計劃在太原成立了一個聯合實驗室。
這家公司是宋哲武主動提出成立的,兩個合夥人分別是總部位於美國芝加哥的加爾文電子公司和英國馬可尼無線電報公司。
這兩家公司雖然現在還不是十分著名,可是宋哲武知道,幾十年後,這兩家公司都會是在世界電信行業持牛耳的著名大型跨國公司。
加爾文電子公司,也就是後世著名的全球晶片製造和電子通訊的領導者——摩托羅拉。
只不過,這時加爾文公司,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在美國還是一個在危急中艱難維持的小公司。
加爾文公司,是28年才由保羅加爾文和兄弟約瑟夫加爾文在芝加哥聯手創立生產收音機的公司。可時遇不濟,在成立之後僅一年就趕上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