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安裝除了泥瓦匠,還需要有專業技術的工人來做的。
上海的歷史其實很短暫,現代上海的歷史其實是要從1843年上海開埠算起。
因為《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1843年英國、美國、法國在上海開設了居留地,也就是租界。1854年上海成立了自治機構工部局,事實上演變成獨立於清朝行政與司法管轄權外的租界。
此後,上海形成了2個租界與中國地方政府分割管理的局面:今黃浦、靜安和虹口、楊浦兩區南部沿江地帶主要是公共租界(英美租界);盧灣、徐匯兩區的核心區域主要是法租界;長寧則是公共租界越界築路區;而閘北和南市兩片中國管理的區域(華界)則被租界分割互不相連。
租界的存在使得上海的核心腹地幾十年來未被戰火波及,並享有實際獨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國際聯絡,上海很快就成為西方列強進入中國的最重要門戶。
由於西方商人們的大量湧入,在租界裡形成了大量西方建築區和西式文化娛樂場所,使上海被稱為“十里洋場”、“東方巴黎”、“魔都”、“遠東第一都市”,上海也因此成為受西方文化影響最深的中國大陸城市。
由於這些歷史因素的影響,上海人擁有完全不同於中國內陸省份民眾的傳統的價值觀,甚至就是和近在咫尺的寶山等周邊地區的人們的觀念也有明顯區別。他們對一切事物都以實用主義的思維方式加以考量,雖然上海人很精明,可是他們的特點也更明顯,功利市儈,推崇西施文化,對中國傳統理念往往不屑一顧。因此,上海人也往往最能開中國風氣之先,成為中國大陸城市中最時尚的地方,也是最崇洋媚外的地方,許多新思想、新觀念、新時尚都是從這裡流傳至全國。
不過,31年春節剛過,一個迅速傳播開來的訊息,卻在習慣於崇洋貶中的上海人心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在上海引起震動的是絲襪、冰箱、空調這三樣東西,這些東西不要說見過,就是這些名詞也是他們第一次聽說。
而最為關鍵的問題是,這幾樣東西並不是什麼西洋玩意,而是據說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貨,而且還不是上海人制造的,而是山西那個窮地方自己研發生產的。
對於山西,絕大多數上海人都是沒有多少印象的,如果說有什麼印象的話,那也是隻知道那裡出了一個不亞於他們上海人,很精明很會算計的閻錫山,而且在提到閻錫山的時候,很多人還免不了很不屑地在後面再給閻錫山加上土包子三個字。
最近聽說那裡又去了一個宋哲武,這個年輕人倒是很能打仗,據說把俄國人都打得大敗。上海人雖然崇洋,可是民族大義還是有的,特別是上海的年輕人都很推崇宋哲武的抗擊外敵的壯舉,這讓上海人對宋哲武多少有了一些尊敬感。
除此之外,如果說再讓驕傲的上海人說出對山西有什麼印象的話,那就只有山西的老陳醋了。
雖然絕大多數上海人至今還沒有見過什麼空調、冰箱,甚至也沒有機會見到過穿著精美絲襪的當紅明星,和上海灘最紅的交際花們,可是這些天來報紙、雜誌和茶樓酒肆,街談巷議又都是在談論它們,簡直是把這幾樣東西說得天花亂墜,活靈活現,這又由不得他們不信
第四百一十六章佈局時尚是如何流行起來的(三)
第四百一十六章佈局時尚是如何流行起來的(三)
既然是山西人造出了連外國人都造不出來的這麼神奇的好東西,怎麼沒見他們把這些好東西拿出來賣錢?
難道是這些山西人的腦子讓老陳醋泡得壞掉了?
或者這一切從頭到尾根本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人的把戲?
將信將疑的上海人,為了探究這件事情的真實性,開始從各個渠道打聽訊息的來源來,以供他們辨別真偽。
包打聽一詞據說是上海人最先發明的,還有一說是根據歐亨利的同名小說《包打聽》得來的,可不管怎麼說,至少在中國,這個詞是最先從上海傳播出去的。對於資訊的收集,上海人似乎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特殊能力,很快,關於冰箱、空調和絲襪的訊息的來龍去脈,就被這些有心人從各處挖了出來。
關於冰箱和空調的訊息,最先是上海的高官、名流和富商巨賈們,從上海市長張群哪裡傳出來的。
29年,時任上海市市長的張定�В�蛭�揮薪刈“壯珈��喚�槭�慌�分埃�猶嫠�鋈紊蝦L乇鶚惺諧さ模�褪鞘潛懷莆�敖�槭�車丁鋇慕�槭��孕母拐湃骸�
張群很清楚蔣介石平生最忌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