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兩個灶臺的,這軍營中的灶臺也是一樣,兩個灶臺是通用一個火爐的,因此效率很高,一次可以做兩個鍋的菜。
一個蒸一個煮,一個煎一個炸,簡直溜的不行。
奚利偉掀開另外一個鍋蓋一看,半鍋子的芝麻油泛著小氣泡,看樣子快要沸騰了。
油沸騰之後可以達到二百度以上,所以生的食物在這樣的溫度下面很快就熟了。
“三娃,你記得往麵糰裡放一點點鹽,然後把揉好的麵糰切成筷子那麼長,那麼細的長條!”奚利偉吩咐道。
三娃倒是一個很勤快的孩子,也不會多問,二話不說直接照做,估計換做牛二還要東問一句西問一句耽誤時間。
“牛二,再把說燒旺一點,讓這油滾得快一些!”
“好嘞!”
奚利偉剛才想到的點子就是炸油條,一根油條炸兩分鐘就好了,非常方便快捷。
這油條可是中華傳統的美食小吃了,有上前年的歷史了,至今也是一道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早點。
但是在公元四百多年的時候,這項美味卻沒有被髮明出來,油條最早的記錄是在公元一千多年的南宋時期。
所以,不管奚利偉如何做,都不會引來別人的詬病,而且他可以不按照正常的外形來做,炸的時間也可以縮短一分鐘,一切按照怎麼快怎麼來。
眨眼間的工夫,三娃就切出來幾十條麵粉條子。
奚利偉逐一地將他們放到鍋裡,每條放下去的時間間隔五秒種左右,如果放得太密集的話,油條只見會相互黏連,放了十條之後,鍋中的油條已經膨脹地沒法再放下去了。
但是此時,最先放下去的也已經熟了。
奚利偉將這些早熟的油條放在蒸籠裡面,蒸籠擱在另一個煮水的灶臺上面,用於保溫,而且剛出來的油條用水一蒸,還能使油條變得更加軟糯口感更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