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部分(3 / 4)

小說:步步生蓮 作者:竹水冷

了搔繩,舉馬鞭一指,喝問道:“那些人在做甚麼?”

那地方離得還遠,這些侍衛和開封府的衙差能在片刻功夫內清出一座橋頭已屬難得,哪裡來得及把目光所及全部清理,不過開封府的衙役對這周邊有什麼風吹草動還是知道的,樁子似的立在橋頭的一個班頭兒扭頭一望,立即回稟道:“官家,那是汴河幫幫主正在向大弟子傳授幫主之位。”

趙光jL見那岸上船上算起來怕不有上千條漢子,心中不由冷笑一聲:“區區一夥跑船的苦力賤漢子,也搞什麼傳位儀式,哼!早晚把你們清個乾淨!”

趙光義此時無暇理會那些跑船漢子,只是一路疾馳,趕回了皇宮,過嘉肅門,登集英殿,就見盧多遜、張洎、曹彬三個人正低著頭「像走馬燈一般在大殿上繞著囹圄,趙光義立即喝問道:“甚麼大事,急看見朕?”

三人一抬頭,看見趙光義,張洎立刻舉起手中一個卷軸,急叫道:“官家,十萬火急啊,官家快看看這份詔書。”趙光義奇道:“你這是發的什麼怔?朕在這裡,誰能發詔?”盧多遜搶過來道:“官家,這是大夏皇帝立國詔書!”

更多新章節請到

第042章 二王一後

趙光義端坐龍書案後,展開那封所謂的大夏國使臣送來的立國詔書,仔細地看了起來。盧多遜、張洎、曹彬三人已經看過了這封詔書,對其內容瞭如指掌,此刻只是小心地觀察著趙光義的神色。臣子做了友邦,太尉成了皇帝,如此大逆不道,聖上肯答應才怪。

古語有云: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這位大宋天子,癔怕馬上就要雷霆大發,風未為之變色了。

“臣本布衣,起於微末。先帝親征漢國時,臣受命於兩軍陣前,危難時S1,攜離民五萬,輾轉千里,駐牧河西。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授河西隴右元帥職,臣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興我蘆州、兵伐銀州,驅逐遼國逆亂之兵,交好於麟府,撫濟於西域,始有建樹。

未幾,今上再伐漢國,臣於岌岌險境之中盡起銀州之兵勤王。不意,定難軍節度使李光睿藐記朝廷,驟然發難,襲我腹背,臣憂心忡忡,歸心似箭,猶待漢國事畢,方始回師。李光睿明臣而實王,奸佞也。臣手掌兵符,誅奸除惡,一番鏖戰,得取夏州,盡敗李光睿諸軍,盡復定難五州之地,受我義父衣缽,繼承定難之主,始納党項八氏於麾下。

定難既定,兵甲充足,臣之忠心不敢稍減,遂興師西征,深入不毛,庶竭駑鈍,攘除奸兇,一舉踏平河西諸州,悉降諸部,兵鋒直指玉門關下,西北淪落兩百年,今日始復漢土,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不意陛下受殘閹之讒,塗汙潑垢,驟然發難,興兵於麟府,伐臣之忠屬。當是時也,西域于闐乞援於臣。於閶者,向以中原宗屬自居,臣驚聞陛下之舉,豈不如山之傾?然大義所至,不敢悖也!臣以天下為重,莫敢負先帝隆恩,遂秉先帝遺志,以貫徹天下為己任,兵援於閶,恩濟撫遠,所行所為,豈有與陛下為敵之意耶!

惟陛下兵鋒西進,烽火信傳,一意孤行,不教而誅,莫予臣自辨之機。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楊浩一己之身,何憚盡忠而伏誅於陛下?奈何河西諸州新復,根基未定,党項、吐蕃、回紇、吐谷;皆乃西域諸蠻舛傲不馴之眾也,楊浩若亡,狼煙四起,其眾必散,河西又復陷落矣。

河西諸州諸部,只識臣畏臣,敬臣從臣,臣稱臣則不喜,臣稱帝則是從,令臣忠義兩難取捨無措,追思先帝,夙夜難眠。先帝雄才大略,素以光復河西為己任,先帝仁慈,素以掛我河西百萬漢人為己任,臣既受命於先帝遺詔,豈敢不盡大忠大義,而為一己賢名伏誅於‘莫須有…之罪,將此大好局面毀於一旦,使河西百姓荼毒兵災,使先帝在天之靈不得安寧,使陛下連萬世罵名乎?

今臣手握乾符,懸掌西域,大業集於一身,山川盛於一時。義旗所至,定難五州,党項八氏旋踵而歸;號令之下,河西十五州,吐蕃、回紇、吐谷;等眾莫不從伏,有思於此,方有所定。臣願以一垓之地,草故鼎新,膺於景命,變家為國,德被荒遐,威震絕域;使西域雜胡,繼我漢人衣冠,習我漢人文教,建為萬乘之邦家。遂以十月十五日,郊壇備禮,為大夏國文字武興法建禮仁始皇帝,年號天授。

伏望大宋國皇帝陛下,親賢臣,遠小人,睿哲成*人,寬慈及物,許以西郊之地,冊為南面之君。敢竭愚庸,常敦歡好。

魚來雁往,任傳鄰國之誇;地久天長,永饋邊防之患。至誠瀝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