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離氏、房當氏、米擒氏、拓跋氏,這就是党項八部。其中拓跋氏本出自鮮卑族拓跋部,是党項諸部中最強大的一部。而他,原本就是這個最強大的部落的首領之子,他叫李廣岑。
可是,對他而言,身為部族首領之子、身為擁有夏州、州、銀州、宥州、靜州五洲之地的定難軍節度使之子並不值得慶幸,反而是他這一生坎坷痛苦的根源。
作為拓跋氏族之子,他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到了另一個強大的部落吐蕃潘斯羅部做人質,他的父親是拓跋族長,是党項各部的大首領,是大唐欽封的定難軍節度使。可他。卻只能從小生長在異族,被人口為人質。
當它十五歲的時候,按照約定,應該由他的父親把他接回去,再換一個兒子來繼續充做人質,可是偏偏就在這個時候,他的父親定難軍節度使李生病暴卒,他的三叔被迅速擁立為三軍留後,後唐末帶離從珂順遂推舟,把定難軍節度使的職位正式轉授給了他。於是李廣岑這個正派繼承人便處於一個尷尬的境地。
14
對吐蕃部來說,他已經失去了人質的作用。對党項各部來說,他是最合法的繼承人,但是党項人已經有了一個新的節度使。誰敢冒天下之大不諱,替他一個孤兒出頭呢?
還是有一個人的,這個人就是他的四叔綏州刺史李彝敏,李彝敏聽說三哥奪了侄兒的權位,遙指夏州大罵不止。他立即扯旗造反,聲討不仁不義的三哥,同時派人去接侄兒到自己的地盤。
結果在吐蕃潘斯羅部的他隨著四叔的信使馳騁千里日夜兼程趕往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