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越多了。英**隊一天二十四個小時都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因為隨時都有可能遭到襲擊,有時候是狙擊步槍,有時候是迫擊炮,有時候是手雷,總之,很多英國士兵覺得,現在的日子比以前還有難過了。
相比士兵們的鬱悶,羅伯茨勳爵最近心情倒是不錯。因為依據上面的命令,他很快就可以回國了,他將回國接任英軍總司令的職務,而他現在的職務將由基欽納勳爵來接任。
羅伯茨知道,短時間內消滅布林游擊隊是非常困難的。前幾天,在一次戰鬥中,英國人打死了幾個游擊隊,從一個游擊隊員身上,他們搜出了一本叫做《游擊戰戰術指導》的小冊子。羅伯茨勳爵認真的研讀了這本不厚的小冊子,然後發現這本小冊子上面提到的那些作戰手段,他幾乎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對付。
這部小冊子裡面提到,游擊戰又想獲得勝利,必須堅持長期作戰的原則,積小勝為大勝。既要儲存自己,又要消滅敵人。戰爭目的中,消滅敵人是主要的,儲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為只有大量地消滅敵人,才能有效地儲存自己。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讓游擊戰融入民眾之間,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而在談到戰術問題的時候,這本小冊子裡更是指出“優勢而無準備,不是真正的優勢,也沒有主動”,因而游擊隊應該在敵人的警惕性下降,準備不足的時候發起攻擊,這樣才能以弱勝強。為此這本小冊子中提出了一個原則:敵人進攻,我們不要和他們硬拼,可以先行撤退,讓他們找不到我們,打不著我們;敵人駐紮在某個地方的時候,我們就要不斷地襲擾他,讓他們吃不好飯睡不好覺,整天惶惶不可終日;等到敵人疲憊至極,放鬆了警惕,露出了破綻之後,我們就可以狠狠的打擊他們;而敵人一旦無法堅持,被迫撤退的時候,我們就要一路追擊他們,就像庫圖佐夫追擊拿破崙一樣。這樣敵人打我們的時候想打打不到,我們打敵人的時候,就能打到他們的痛處,打得他們無處可逃……
在認真研究了這本小冊子之後,羅伯茨勳爵意識到,如果布林人游擊隊真的是按照這本小冊子的原則來進行戰鬥,那要剿滅他們就絕非一日之功。而在這個過程中,只會有不斷地小規模的戰鬥,絕不會有能給他帶去光榮的大勝利,相反弄得不好,丟人的事情卻會很多。所以羅伯茨勳爵立刻就發電報給國內,宣稱身體不好,要求被調回國內。他並不擔心沒人願意來接替他,因為現在,很多傢伙都會覺得這裡大局已定,可以來鍍鍍金了。
第四百九十四章,提爾皮茲的野望(一)
1898年11月,史高治又很難得的離開了鴨堡,陪同一個德國人去參觀了摩根…麥克唐納造船廠。這個能讓史高治屈尊陪同的人當然不簡單,他就是德國的海軍大臣提爾皮茲。
提爾皮茲在後來的歷史上,被稱作是德國公海艦隊之父,龐大的公海艦隊就是在提爾皮茲擔任海軍大臣的期間建設起來的。當然,也就是在他的時期,德國和英國搞起了無畏艦競賽,使得德國和英國正式翻臉,為後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埋下了伏筆。
雖然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最後站到了英國人這邊,但是至少目前,美國和德國的關係還很不錯,因為兩國在在很多國際問題上,尤其在自由貿易的問題上都有著相同或者是相近的觀點。當然,最為新興的工業國家,雖然在國際市場上競爭的時候很多,但是合作的機會也不是沒有,比如說德國作為一個新興的工業國,其實是有很多的弱點的,除了缺乏足夠大的國外市場之外,還有一個大缺陷就是缺乏原材料了。
作為工業大國,德國缺少一系列重要的原材料,比如石油,比如橡膠。就以船隻為例,在這個時空裡的美國船隻,因為史高治的緣故,都已經在使用重油鍋爐了,雖然單單算燃料價格,重油的價格還是要比煤炭更高,但是考慮到重油的燃燒值更高,所以使用重油鍋爐的船隻航程更遠,而且燃料艙也更小。而且重油的加註是機械化的,需要的工人也更少,不像燃煤鍋爐,需要一大堆的工人人工往爐膛裡面加煤。再加上在可維護性方面,重油鍋爐也好過燃煤鍋爐,所以綜合算起來,無論是效能還是成本,相比燃煤鍋爐,重油鍋爐都具有明顯的優勢。所以現在全球新建的船隻大多數都裝上了重油鍋爐。但是德國卻很奇怪,德國人的商船,尤其是出口的商船,都用上了先進的重油鍋爐,但是自己用的商船,甚至是軍艦卻還在使用燃煤鍋爐。究其原因,其實就是因為德國沒有石油,擔心一旦發生戰爭,得不到石油供給。
至於橡膠,那同樣是極度重要,沒有這個東西,汽車什麼的就完全是笑話。還有各種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