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是為了打仗,誰會一口氣買這麼多的舊步槍。”
“那你覺得誰會勝利呢?”多蘿西婭問道。
“當然是普魯士人。”史高治說,“普魯士已經基本上工業化了,而奧地利最多能算是半工業化。普魯士對於這場戰爭的準備,也比奧地利早得多,充分得多。除非有大國介入,否則他們沒有不勝利的可能。”
“那會有大國介入嗎?”多蘿西婭又問道。
“應該不會有。因為大國介入會有連鎖反應的。可能支援奧地利的只有法國。但是法國一支援奧地利,英國就會立刻站出來支援普魯士的。因為英國的位置決定了,任何一個國家只要有可能成為歐洲的支配性力量,就會對英國造成致命的威脅,英國就會毫不猶豫的打壓他。這也是為什麼英國人被稱作歐洲攪屎棍的原因。英國人的國策就是讓歐洲分裂。”
說到這裡史高治不由得想起了上輩子,他在論壇上總能看到一些黃皮納粹詫異於二戰時英國為什麼不肯接受元首的和平誠意,寧可讓自己充世界第一大國的寶座上滑落,也不願意和納粹德國實現和平,好讓元首能一心一意的去打蘇聯。其實,只要站在英國的立場上來思考一下,這個問題的答案就非常的簡單。和納粹德國和平,納粹整合了歐洲之後,整體實力將對英國形成壓倒優勢。到那個時候,英國隨時都可能亡國。而拼命和納粹德國幹,聯合著美國蘇聯,一定能幹倒德國,雖然世界老大的位置肯定要丟掉,但絕對不會有亡國的危險。在這樣的情況下,兩害相較取其輕,傻子都知道英國人該怎麼幹。
現在也是一樣,法國如果支援著奧地利打敗了普魯士,法國就成了歐陸老大,那就直接對英國造成了致命的威脅,所以,英國絕對會拼命地支援普魯士的。
“英國介入之後,普魯士就一定能贏?”多蘿西婭還沒明白。
“多蘿西婭,看來也許我該給你補補歐洲形勢的課了。”史高治說,“拿小三能力上和他叔叔差得很遠,但卻又一心要像他叔叔那樣做皇帝。當年最支援他叔叔的是法國的農民,因為當年拿破崙皇帝不但對農民收的稅少,還有各種各樣的優惠和幫助。為了獲得農民的支援當上皇帝,拿小三同樣給了農民低稅收和各種優惠和幫助。結果,他的政府立刻就沒錢了。拿小三的政府一直飽受著缺錢的困擾,他們怎麼是如日中天的英國人的對手。”
“拿小三?這個稱呼有意思。”多蘿西婭笑了,“那麼我們能在這場戰爭中取得多少好處呢?”
“好處多了。先不說買武器,一旦獲得這場戰爭的勝利,普魯士就肯定會走上和法國爭霸的道路。因為工業化了的普魯士需要整個的德意志諸邦給自己做市場,而在殖民地競爭中失敗了的法國,也需要德意志諸邦作為工業品的傾銷地。這個問題,這些天來你一直在研究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應該能有所理解,對吧?”
“嗯,”多蘿西婭點了點頭,說,“於是他們之間會有一場戰爭,然後,我們就可以買更多的武器?”
“這能有多少利益?”史高治笑了,“現在法國的力量還是明顯要比普魯士強的,應為法國的工業要更強。即使普魯士贏得了對奧地利的一戰也是一樣。要擊敗法國,普魯士就需要發展出更強的工業。因為只有用工業國才能打敗工業國。而要做到這一點,可不容易。不過我們手裡的電氣技術不是整好能派上這樣的用場嗎?在普魯士進一步工業化的過程中,我們能夠得到的好處可遠遠不止軍火那麼點。”
“只有工業國才能打敗工業國?那我們的獨立戰爭是怎麼勝利的?”多蘿西婭明顯對這個結論不信服。
“我們有法國支援,而且我們也不叫打敗,我們只能說是打退了英國。這和打敗英國的差別可大著呢。”史高治說,“但是將來普魯士的那兩次戰爭可就不一樣的,眼下的這場打贏了,奧地利就成了三流國家,後面那場在打贏了,法國就要讓出歐陸第一強國的位置。這才是打敗了對手。向我們的獨立戰爭,打贏了,英國一樣是世界老大,這就只能叫做擊退了,而不是打敗了英國。”
“嗯,這樣說到也有點道理。”多蘿西婭點點頭,“不過這樣看來,後面還有一大堆的生意可以做呀!嗯,等普魯士擊敗了法國,英國人立刻就要開始壓制他了,對不對?這甚至不是任何外交手段能夠改變的。而且工業化之後是停不下來的,德意志範圍內的市場肯定是不夠用的,到那個時候,他們就只能到外面去找新的殖民地或者是徹底幹掉法國了。可是世界早就被瓜分光了。要搶殖民地,就要對付英國,獨佔歐洲市場,就要徹底擊敗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