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日本積攢下的家底,還來不及完全消化。即使華夏鋼鐵產量今年快速突破了2000萬噸關口,也主要依靠華夏原來鋼鐵廠的提升。那些接收來的那些日本鋼鐵廠的裝置還沒有發揮出來一半功效來。
安裝除錯整理都需要時間,況且華夏發展的最大短板還是人才方面。或許在明年這個時候,華夏吸收消化日本家底的效果會突顯的更為明顯。
當然,孟享知道華夏發展的再快,在這場世界級的博弈中,短時間內實力也無法比擬美國,他最大的依賴還是基地。
一直擔心對付外來時空逆流襲擊的小花,一跨過了一個新年度,孟享立即檢視基地有什麼變化。
至少大半天下來,得到的都是好訊息。
越是逼近二戰結束的關口,本時空的壁壘排斥越是減弱。這也就意味著大規模使用二戰後的武器對基地的壓力越來越小了。
不過,孟享在擔心的不是這些精良的武器,即使二戰末期的許多武器,就足以佔據優勢,而是如何的應用基地的問題。
漫長的西征路途,即使從華夏沿海連雲港沿著隴海鐵路延伸到中亞的裡海邊的鐵路大動脈已經基本貫通了,但供應前方的消耗依舊勉強。
這個時候也不要指望伊朗境內的道路狀況,可能從鐵路大動脈到前線的不到一百公里就足以讓後勤線不斷出問題。
卡車運送也需要時間調運來,在前線主要還是依靠在中東的那座分基地。
一座分基地支撐20萬人還算勉強,再多的軍隊恐怕就難以維繫。更不要說,到了土耳其和伊朗邊界,就已經超出了分基地的600公里直轄範圍了。即使跨過了土耳其這道難關,還有整個歐洲甚至更為廣闊的非洲大陸。
想一想這個時代的交通條件,在野心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