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鶴不滿,在他心中這些叛亂過的人都不可信。但是現在朝中支度困難,每每徵稅之時便有人跳出來聲稱不可與民爭利。到了軍費不足了,戶部就望著內帑,也沒人跳出來出主意了。
梁廷棟心中也很矛盾,他既想文登營去遼鎮解圍,也不願得罪陳新。只要他還在兵部尚書任上,陳新就是必須交接的地方實力派,更何況背後還有個溫體仁。
他思考的當口,徐光啟繼續陳述著招撫的好處,他的目的確實只是救出孫元化,同時也保住強軍的希望。雙方的理由都很充分。徐光啟認為大淩河重要性甚於剿滅叛軍,此時節省出山東各部可以讓大淩河更有勝算。至於李九成等人復叛的問題,他建議可以在招撫條件中加上一條,就是李九成等頭領全部不得留任原職,其他責任不予追究。
雙方僵持之時,溫體仁覺得自己該出面了,徐光啟明顯是被周延儒當了槍使,文登營決不能去遼鎮。如今軍功越來越重要,這支強軍要用在對溫體仁最有利的地方。以讓他獲得超過周延儒的資本,絕不是這樣隨隨便便扔到大淩河那個無底洞裡面去。就算是大淩河贏了。溫體仁也分不到多少軍功,輸了卻可能有些問題。
溫體仁站起來對皇帝和首輔周延儒各一躬身,淡淡開口道:“徐大人為皇上獻策,確乃忠心一片,老臣是衷心佩服的。招撫之策亦是常用,當年招撫閩海鄭芝龍便讓東南轉而安寧。然剿撫兩策必依據時勢細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