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3 / 4)

小說:弓神奇緣 作者:開蓋有獎

慧遠大師為首,也叫蓮社或者蓮宗。

葛戰由道入佛,在當時也絕不奇怪的。慧遠大師的老師道安更是天才縱橫,早已開始試圖融合儒釋道了,不過他在襄陽時,正趕上前秦蒲堅攻城,於是遣散眾弟子,慧遠這個情況下來到廬山,西林寺的主持是他的同學。

關於道安,葛戰也知道一些,這人長相實在不怎麼地,從小便因為窮而醜被人漠視,成名後還被人叫“漆道人”,可見臉色之差,但其天生聰慧,記憶力超人,後來遇到佛圖澄,終於安定下來。

而佛圖澄是西域人,曾遊歷天竺,西域人都說他已經得道了。佛圖澄在七十九歲時來到洛陽,晉懷帝旗下的所有飽學之士與其辯論,皆敗。而關於其神通神蹟,也不用多說,他在洛陽的門徒將近一萬便可以知道。

而道安是佛圖澄去世後,代師講經十餘年才離開,早已聲名大噪,後世佛門弟子都姓“釋”,以及“阿彌陀佛”唸到底都是他定下的。蒲堅如今在襄陽遇上了,哪裡肯放,於是道安回到長安,譯經百萬餘言,直到圓寂。

葛戰和蒲堅一樣看好道安,只是五胡亂華十六國,蒲堅卻幾乎能統一北方,他哪裡有那本事?於是知道慧遠得到道安真傳,又流落江州,趕緊把目光從西林寺轉移到東林寺。問題是佛圖澄一脈的戒律比天師道還嚴,他苦苦堅持數年,快要扛不住了,轉機來了。

那一天,八十三歲的慧遠自知即將圓寂,便走向松林,準備按照古禮,把肉軀送給鳥獸食用,結個善緣,但所有弟子哪裡肯放,在後面緊緊追隨,先問“喝點米酒吧!”,大師坐在松樹下搖頭,戒律不允許;弟子們又問“喝點米汁吧!”,大師也搖頭;弟子再問“那喝點蜜水吧!”,大師略一愣,“你們看一下戒律,看可不可以?”眾弟子大喜,猛翻書,還沒有找到,大師竟已圓寂。

眾弟子哭成一團,為究竟是要完成師傅遺願,讓他身體在這裡與鳥獸結緣,還是搬回去安葬。此時,葛戰已經自知在此處逗留沒有意義,於是趁亂摸進慧遠臥房,意圖盜取一些秘法遺寶。可是或許慧遠大師的遺物並不多,摸來摸去也就找到一塊非金非玉的配飾,只見上面雕刻了一隻展翅的大雁,背面的文字卻非常奇怪,像圖畫又似蝌蚪一樣游來游去。不久,眾弟子已經抬著大師遺體回寺了,葛戰倉皇中逃竄。

後來,葛戰再也沒有回東林寺,日夜琢磨那背面文字。而淨土宗直到兩百年後才出現第二祖善道大師,這是否和他盜竊的玉佩有關就不知道了。

葛戰再次面世時已經是築基中期修為了,但他轉來轉去還是留在了廬山,北方太亂,金髮碧眼者太多,老家無顏回去,往南都是修仙大派,還不如這裡的風景與靈氣,何況還有每年四次大坊市交易會。於是,他收了數名流浪的少年,名收徒傳藝,行行騙之實,日子倒也過得優哉遊哉。但是近日他覺得築基中期的瓶頸就要打破,可手邊的靈石卻快消耗乾淨,於是便督促

當旭日東昇,沉睡的大地被不甘寂寞的生靈驚醒,逍遙閣的小道士早已跟著師叔們開始購置最後一批材料。他們滿心歡喜,腦海裡飛快地轉動著單飛的時候該去哪些地方。不消說,這一上午,他們五人結伴而遊,必定不虛此行。

午膳過後不久,五老峰一側的交易市場已經逐漸消停下來,在距離山峰邊緣不遠的幾條岔路口,許多顯然是小門派組成的店鋪鱗次櫛比排列著,竟然也口氣頗大地打著“御天派”、“珍奇小築”等名字。他們沒有什麼上等煉器物品,但也圍著包條條道路,佔滿了方圓數畝的地盤,形成類似人間批發市場一般的存在。

這時,其中一條小路上,走來一個頭戴風帽、額頭寬廣、虯髯、大耳環的漢子和一個粉雕玉琢的小姑娘。隱隱聽到小姑娘在說:“法師,那東林寺好像也沒有幾位得道高僧,你還逗留那麼久,真是耽誤時間呢。”

虯髯漢微微笑道:“慧遠大師雖然圓寂,但當日他的幾位弟子,甚至那幾名俗家弟子卻還是得到不少真傳。在我看來,他們的修為甚至遠遠超過了那位蕭衍皇帝。”

這兩人正是達摩和元雪融。元雪融好奇道:“都說當日你與‘佛心天子’會談很不愉快,到底發生了什麼?”

達摩眉頭一皺,道:“前面數句,他已不爽,最後他厲聲問‘你是誰’,卻是最終不歡而散。”

元雪融問:“你究竟是怎麼回答的?竟然一拍兩散了。”

達摩合什道:“我只說了兩個字,‘不識’,他卻是不能領悟。實則我在劉宋時代就已來到這裡,只是到此刻實在不能再忍受,於是潛行江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