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獸骨上的功法用的蝌蚪文書寫,一個個頭粗尾細,是已知上古文字中最早的,在天姥山、括蒼山都有發現。向天雲在老家看過用蝌蚪文改寫而來的小篆文,但卻與他現在看到的蝌蚪文相去甚遠。這些蝌蚪文幾乎是看不懂的,只能在修士諸如靈氣後,莫名其妙的轉化為大篆文後才能看懂。散修葛戰去學大篆文,顯然也是在注入靈氣後看到了大篆文所致。
不過說這功法完全無主也不盡然,這是向天雲既不知道葛戰竊取慧遠所得,也不知道葛戰憑此居然與達摩有過神識較量這些事情。
實際上,當年道安不知從何處得到這獸骨,便發現非高境界的修士無法習練,於是以自己淵博的學識,融匯了道家與佛家兩種精華,創出了一門適合普通人的大雁功,且在襄陽疏散門人弟子時,傳給了慧遠,所以慧遠大師是這大雁功的第二代傳人,並制定了一些嚴格規矩,比如修煉者必須七十歲後才可收弟子,且必須是隔代相傳等,以後一直在華夏流傳了千年。
但不知何故,慧遠大師並沒有把這枚獸骨及時交給他的傳人,以至於最後便宜了葛戰。而葛戰修煉了幾十年,到他臨終前的築基中期時,已經能意念攻擊、疾走、御空,且經過與大蟒和黑霧的連番攻擊,數處受傷還悍然無畏,只是被黑霧所迷遭遇巨蟒翻身才身死。
向天雲已經沒有靈氣再度激發獸骨配飾了,他重新默記起來,“既然不知道是誰所創,也不知功法名稱,我就叫你鴻鵠神功吧。鴻鵠上能奮翅九霄,比高十個逍遙峰,神識何其強大;而下能騰挪潛水,可見筋骨強悍。我便一步步修煉,看看究竟能強到何等地步。”
此時,向天雲在寂靜中開始琢磨起鴻鵠神功的奧秘:修煉時不能著意,意識必須處於完全混沌?這是什麼意思?但攻擊時卻又反過來,全憑神識意志
………【第二十五章 嚴格審查】………
一個時辰後,向天雲輕輕舒了一口氣,愣神呆坐起來。
鴻鵠神功的內容簡單說就兩個。其一為神識遠博。鴻鵠高飛九天,自然看得遠而寬,並能破除迷障;其二是快。鴻鵠的胸腹和腿部雖然也算堅實,但最大特點卻是骨骼極輕,雙翼揮展,無論空中、地面與水中,其他飛禽水禽遠不能比,所謂“夫鴻鵠所以不可制者,以羽翼在也。欲制鴻鵠,必先去其羽翼”。
但兩部分細分起來,卻極為龐雜,不是一下就能弄清的。比如神識。神識本應是修士不斷修煉,當元神逐步強大後,神識跟著強大起來。但鴻鵠神功卻可以加速。
第一階段先把肉眼極限化,當能夠夜視,能夠凝神之下,一隻蚊子的翅膀看起來大如車輪,其嗡嗡之聲響如擂鼓,這個階段就完成了。
這只是初始階段,也並不奇特。修仙界的神奇功法何止千百萬,你有奇遇,並不意味著別人就沒有。
第二階段卻是達摩已經見識過,葛戰具有開天眼的前兆。在佛家的眼界中,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五大境界。肉眼是基礎,天眼是第一個神通,所謂五眼六通的天眼通便是這裡。
佛家也有生出眉心第三眼、腦後第四眼,頭頂、咽喉生眼,生百眼,乃至千手千眼的,但天眼大多還是在原來肉眼之處。
天眼的位置,在逍遙峰的道家經典也有記述,比如說認為在額輪眉心的位置,道家稱之為玄關之所在。修煉後又分兩類,以兩眼連線的水平線為分界標準,在山根之下者為鬼眼或稱之為陰陽眼;在山根之上者為天眼。
鬼眼所見,都是以鬼類為主;天眼看到靈異之物,乃至三十三天之內的諸天天神。
鴻鵠神功的天眼就是原來的一雙肉眼,不上也不下。但奇特的是在完成第一階段,能夠視秋毫之末如在眼前後,鴻鵠神功要求用“心”來練。修煉時要進入虛無狀態,不能著意;但是用時卻相反,必須著意,用意志和精神閃電般發出神識。
這不就是道家著力要求的清淨、無為了嗎?向天雲隱隱覺得鴻鵠神功是一個性命雙修的功法,就神識來說,顯然是性功,修的精神和智慧。
創始人並無透露自己身份的意思,似乎並不介意誰學了自己的功法,也似乎這本是一個極普通的道理和功法,學習者應該很快就能上手。
因此,它的闡述大多簡潔,比如第三階段,類似於佛家的慧眼。所謂慧眼,便如你明知嗜酒或者好賭並不好,但你卻怎麼也戒不掉,便是缺乏慧力的原因。
至此,後面的功法便一片模糊,似乎人間界至此已是絕頂。
丹室內,月華石的光芒幽幽閃動,向天雲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