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部分(2 / 4)

小說:永曆四年 作者:蒂帆

野一郎將已經抬起來的勺子放下,繼而對那個同伴說道:“沒有金華的規模大,我聽鄭將軍說,那邊除了大王扶持的,還有不少本地士紳折騰的手工工坊,看上去不少,但是實際產量差得實在太多了。當然,他們的貨他們自己走,咱們是不管的。”

“果然如此。”

同伴點了點頭,再看去,小野一郎已經將勺子裡的浮元子送進了嘴巴,正在細細的品嚐起來。眼見於此,他也把話暫且嚥了下去,轉而對碗裡的浮元子下手去了。

二人邊吃邊聊,間或又要了些別的,吃了好半天才算是心滿意足。不比已經調回講武學堂,預計出來之後也會被分配到南海艦隊那邊的同伴,小野一郎是來金華述職的,今天述職完畢,明天便要趕快返回寧波,因為船隊很快就要再度出海,去用製成品去掃蕩日本和朝鮮的貴金屬和原材料。

這是他如今最為重要的工作,自是不可輕忽。更何況,此時此刻,正在提著那幾提松仁糕,邊走邊打著飽嗝的小野一郎還有一個偉大的夢想等待著實現的那一天。

“在日本哪能吃到這麼多好東西,還是做中國人好,真好。”

第四十章 訴求

無論是丁俊傑,還是小野一郎,江浙明軍集團之中,以及與江浙明軍有關的每一個人都在為著更好的將來,為著心中的夢想而奮鬥,因為江浙明軍本就是一個生機勃勃,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不斷走向強大的團體,其中有著太多的機會可以改變自身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質量,需要付出的不過只是努力拼搏,僅此而已。

金華的水力工坊依舊在陸陸續續的興建,並沒有因為越王府即將搬遷而受到影響。此間是江浙明軍最早收復的一個府,軍功授田制的大力推行,鄉間各處皆是辛勤勞作的農民,田間孕育著豐收的希望,城內更是由於人口的恢復而重新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農業恢復、人口愈加稠密、吏治轉好,商業自然而然的蓬勃發展起來。相較之下,唯有手工業的恢復速度較慢,而這更多還是受到了機械製造業的衝擊所致。

金華府的民生恢復狀況是其他府縣所難以比擬的,哪怕是臨近的衢州也要稍遜一籌。更何況浙西南的水力資源豐富,如今東陽江畔已是工坊林立,尤其是那些臨近東陽江的鎮子左近更是如此,因為這樣可以更好的利用到臨近村鎮上的人力資源。

金華府城的越王府,越是臨近搬遷,事務就愈加的繁雜起來,外院的各個行政部門無不是忙得腳不沾地,便是入夜之後也沒有任何改變。燈火通明之中,他們需要在搬遷啟動開始之前將絕大多數的積壓公務解決,這樣在分批向南京轉移的過程中才能做到有條不紊。

內院的私宅,陳文批閱了一整天的公文,此刻雖是沒有繼續處理公務,但是卻依舊坐在書房的案前,皺著眉頭捧著一本封面上寫著“科學”二字的書冊細細端詳。

科學,自然不是科舉的學問。這本有些單薄的書冊正是此前陳文計劃推出的用以探討、研究和宣傳基礎科學的雜誌,他手中的這一本已經是第三期的了。

“氣凝為形,發為光聲,猶有未凝形之空氣與之摩蕩噓吸。故形之用,止於其分,而光聲之用,常溢於其餘:氣無空隙,互相轉應也。”

這段關於氣光波動說的論述乃是出自方以智的手筆,陳文上次在水利工坊力見過他之後便再沒有相見,不過這《科學》雜誌開始在邸報上打廣告徵稿,方以智便成了極為熱心的投稿人,這個東林黨的政治立場如何還不好說,但是對於科學技術卻很是熱衷,更是將《科學》雜誌視之為宣揚科學學說的平臺。

“物為形礙,其影易盡,聲與光常溢於物之數,聲不可見矣,光可見,測而測不準矣。”

為了更好的宣傳學說,方以智更是做了小孔成像的實驗,並且在雜誌上寫得分明,鼓勵其他讀者去如其一般的透過實驗來論證道理。

“這就對了嘛,有時間乾點兒有益於國計民生的事情,不比跟著那些東林黨棍們打嘴炮要強?”

“夫君這話就不對了,不放大言,在士林中沒有足夠響亮的名聲,又有幾人能夠聽他們的聲音。不過現在不需要了,《科學》雜誌給了他們更好的平臺,在這上面闡明理論,志趣相投者自然能夠看到,可比花費大把的時間和精力去在士林中闖名頭要省事得多了。”

周嶽穎略帶譏諷的話語中,陳文也是付之一笑。科學技術所限,這時代的讀書人並沒有如後世那般,享受著電視、廣播、網路的好處。缺少發聲平臺,往往只能口口相傳,想要施展抱負,哪怕只是讓更多人知道自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