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一度引起了眾多羱、羯、羝三族人的抱怨,畢竟如此密集的部落坐落,使得他們放牧羊群時,必須將羊群趕到很遠的草原上,才能使羊群吃到足夠的草。
但抱怨歸抱怨,卻沒有一個部落願意離開雒地,畢竟趙弘潤已經對他們宣佈,雒地將成為第一個自由貿易城池,他們可以在這個城池,與遠赴此地的魏國商人進行交易,將羊皮、羊毛等三川部落的特產,換取魏國的銅錢,以及穀物、鹽塊、茶葉、酒水、調味料,甚至是產自楚國的青銅、漆器、珍珠等等。
不過,雖然說是與魏國的商人交易,但事實上,第一批與雒水之盟諸部落交易的,卻依舊是魏國朝廷的戶部。
十月中旬,那些懸掛著大魏戶部旗幟的船隻,裝載著滿船穀物、茶葉、鹽塊等物,沿著雒水來到雒地那簡陋的臨時港口,在一番錙銖必較似的口舌談判後,換取了大量的羊皮,甚至是羊只。
這些魏國朝廷運輸船的到來,使得雒地附近的諸部落簡直要沸騰一般,畢竟他們從未如此大規模地與他方展開貿易。
而在幾乎所有羱族人、羯族人、羝族人都萬分欣喜地拿著他們部落的特產去與魏國的戶部官員交易時,趙弘潤遠遠地站在一旁,眉頭微皺,彷彿是在為什麼事而煩心。
“大魏,真能消化如此眾多的羊皮麼?”
綸氏部落的族長祿巴隆不知何時來到了趙弘潤身邊。
看得出來,由於剛剛得到趙弘潤許諾給他們部落的補償,這位族長滿臉笑容,興致頗高。
“我大魏,有六七百萬的軍民,其中有三成仍然欠缺可禦寒的冬衣,你說呢?”趙弘潤微笑著反問了一句。
一聽到六七百萬與三成這兩個數字,祿巴隆眼中泛光,畢竟他雖然衝動莽撞,但是腦筋卻不死板,怎麼可能計算不出其中所蘊含的巨大利潤。
“大魏的軍民喜歡食羊肉麼?”祿巴隆又問道。
聽聞此言,趙弘潤輕呵一聲,隨即嘆了口氣感慨道:“這些運往我大魏的羊只,絕大多數並非是用來食肉的……”
“那用來做什麼?”祿巴隆很是不解,畢竟在三川,食肉是殺羊最主要的利用形式。
“耕地。”趙弘潤輕吐一口氣,淡淡說道:“我大魏的耕牛嚴重不足,似牛羊等牲口,在我大魏皆是稀罕物,可捨不得宰了吃肉……”
祿巴隆愣了愣,這才注意到趙弘潤似乎興致不高,心下不覺有些納悶。
畢竟在他看來,眼前這位肅王殿下促成了魏國與三川部落的公平貿易,這是足以被雙方稱頌的莫大功勳,可為何這位肅王卻是一副興致缺缺之色呢?
就在祿巴隆納悶之際,忽見趙弘潤的宗衛穆青駕著馬從遠處飛奔而來,口中急呼道:“來了,殿下,有人來了!”
誰來了?
望了一眼面露喜悅之色的趙弘潤,祿巴隆轉頭望向遠處,只見在遠處,有一輛馬拉車裝載著滿車的貨物,正緩緩朝這邊而來。
祿巴隆回頭望了一眼臨時港口處,那一船一船與三川部落交易貨物的魏國朝廷戶部官員,又望了一眼遠方那輛形單影隻的馬拉車,困惑地抓了抓頭髮。
一如既往地,他還是猜不透眼前這位魏國年輕王族的心思。(未完待續。)
第463章:民商崛起之初
時間回溯至九月初。
就在趙弘潤剛剛平定羯角部落,卻懶得發正式捷報至大梁他父皇處的同時,他親筆寫了幾封書信,分別派人送到了戶部、工部以及冶造局。
戶部尚書李粱在反覆仔細觀瞧了趙弘潤的書信後,長嘆一聲:“肅王此舉,利國利民,不過,卻會因此得罪很多人吶。”
當日,李粱便將此事稟告於垂拱殿。
此時,魏天子尚且接到他兒子趙弘潤的正式捷報,僅從御史補官邱毓時不時的戰報中得知三川戰役他兒子已勝券在握,倒也不再擔心三川那邊的戰事。
相比之下,魏天子更加在意趙弘潤這份送至戶部的書信,因為這其中涉及到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
“看來我兒已經在著手準備對付那些人了……他比朕有魄力。”魏天子惆悵感慨了一句。
見此,李粱小心翼翼地問道:“陛下,這此事……”
魏天子沉思了片刻,揮揮手說道:“就按那劣子的意思,以戶部的名義昭告各縣。”
“這樣好麼?”李粱猶豫地問道。
只見魏天子微微一笑,搖頭說道:“朕那劣子,雖有經世之才,但性格自負,若是阻撓